红尘错

作者: 咸甜苦瓜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22:23 被阅读62次

    我叫阿篱,生在一个叫牧云的小村,小村虽清贫些许,然而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倒是多几分难得的自在。巴掌大的小村多少新鲜事,村头李婶家的鸡丢了一只,便是足足的大事。小村后面的山头有一片梅林,听娘说,这片山原是没有的梅林的,而这小片梅林,乃是一个李姓的男人亲手所植,如此周折,原是为思念一个女子。

    关于这李氏男子,有人传他以前是位将军,战功显赫,只可惜是位情种,因为一女人葬送一生荣华,潦倒至此,实在可叹。流言真真假假,无人能证,只知自他二十年前来此之日伊始,他便是这小村茶余饭后闲话的中心。我有时想,若我识得这流言最初的传播者,定是要问他一问,是否识得这李姓男子?因为这流言所传,实在不虚。

    无人所知,我其实识得他。

    我自小性子便野,最爱新奇的玩意,常常偷往外跑,为此挨了多少骂已不可数。娘说女孩子要重名节,不可成日抛头露面,于礼不合。但我天性如此,爹爹也纵着我,说咱们粗野人家,不拘这个礼。娘虽气恼,却也无法。她常说我这般顽劣的性子,实在不知是随了谁去,爹爹便呵呵傻笑。自知晓了那片梅花林,我便计划着要去看上一看。

    那片梅林其实并不好找,我只能知晓它大概的方位,即使我有常上山玩的经验,找到它也大多占了误打误撞的便宜。但我还是失望了。

    我忽略了季节,梅花非寒冬腊月不能开放,这满山萧瑟的秋色似在嘲笑我的愚蠢。而我想象中潇洒快意的将军,也不过一个满脸沧桑的老头罢了。我甚是失望,转头欲往回走,却被他叫住:“哪里来的小娃娃,转过来,让我看看。”

    我平日里虽自诩胆大,但荒山野岭的,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擅闯人家的家门被逮住,还是自觉心虚的,何况他的样貌看起来并不和善,我便惶惶转过身来。

    不料他也未曾生气,只道我一个小小丫头,却是胆大。我既未见他生气,便也真的胆大起来,仔细瞅他,末了才回道:“小女子名阿篱,牧云人氏,今日并非擅闯,只是听闻这山中有一片梅林,便慕名来寻,能找到这也算是误打误撞,还请先生莫要介怀。”我绞尽脑汁回忆母亲教我的礼节,希望自己刚刚的那番话说的妥帖些。

    不料他却哈哈大笑:“你这女娃娃说话倒是有趣,这梅林是我所种不假,可你这个时节来,莫不是来看我这糟老头。”我有些恼他,却也不再假装拘礼,我闻得他手中的酒香,想来滋味不错,我常帮爹爹买酒,有时也会偷偷喝一点,爹爹最喜欢牛二爹酿的酒,他们家的酒,当是一绝。想到这,我又回他:“谁要看你这老头,等你这梅花开了,我愿带好酒换你这梅园胜景一观如何。”

    他又道:“你这小女娃真是有趣,山中不知岁月,你若愿意,来陪我这老头说说话就好,我还能收你这小女娃子的酒不成。”我不满他一口一个小女娃,我其实已满12岁,再长两年便都到了成婚的年纪。但在他看来我确是一个小娃娃,我便也不做计较。只是下次来时,我还是带了牛二家的酒。

    不出我所料,他果然喜欢。为回报我的酒,他请我吃烧鸡。我尝过这酒,苦巴巴的,一点不好喝,但大人似乎都喜欢。有时候喝醉了,他会唤一个女子的名字,阿清,阿清。我听得不真切,但想,这便是那个他念念不忘的女子了罢,但又觉得耳熟,像是在哪听过这个名字,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

    后来,只要无事的时候,我便常来看他,有时会带一些母亲做的糕点,他很喜欢。我对于他的故事其实颇为好奇,他答应我,等梅花开的时候,就完完整整的告诉我他的故事。

    很快就到了冬天,上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便会告诉他我几时来,他会在上山的第一条路上接我。整片梅树开花的时候很美,我站在树下摇两下树干,梅花便簌簌落了满身。

    他便依言给我讲那阿清的故事,当然,也是他的故事。

    李老头其实叫李景生,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么文气的名字,和他实在不搭。他敲了我的头,我连忙保证不再打断他,他才又开始讲述。阿清原叫许清欢,是许家的大小姐。他们的父亲原是好友,因此,他和阿清,本是一对青梅竹马。

    他第一次见到阿清时,阿清五岁,他也不过七岁。那天父亲找许家伯伯议事,他跟了来,便见到了在梅树下玩耍的阿清。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正兀自堆着雪人,顶着被冻的红扑扑的小脸蛋甜甜的叫景生哥哥,这一声,便叫到了他心里。他想,这个妹妹,认得可不亏。他帮她一起完成了那个雪人,算是送她的第一份见面礼。

    此后他便经常来寻她,他教她习字,她学会的第一个名字,便是李景生。他亦教她作画,她喜欢梅花,他便折了给她,随着梅花入画的,便多了他深一脚浅一脚留下的痕迹。

    时间过的很快,他长成了清俊的少年郎,文韬武略,少年意气,一腔报国热血。她亦长成了大姑娘,温柔娴静,美貌无双,兼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许家老爷养了一个好女儿,不只才情俱佳,且美貌动人,最重要的是,至今仍待字闺中,并无婚配。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许清欢一一拒绝。她的心里,早就住进了一个相知相惜的少年郎,发誓非君不嫁。他懂她,她亦懂他。他答应她,定选一个吉日上门提亲,此生誓娶她为妻,一生一世一双人,永不相许负。

    许清欢其实不在乎什么吉日,对她来说,只要他来,每日,都算是吉日,只是这般女儿心思,又怎得说得出口呢?两家父亲看着这双儿女,自是心中欢喜,许父疼女儿是出了名的,只要女儿喜欢,他都支持,更何况老友的儿子,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这个女婿,他满意的不得了。两家商定,等许清欢满了十六,便许他们成婚。

    过了年,许清欢就满十五了,但要等到十六岁,还得一年,按照礼法,这一年他们便不得见面,而别人家的姑娘,到她这个年龄,都已经嫁人了。想到这儿,她便有些埋怨爹爹,下一秒又恼恨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不知羞的想法。

    许父如何不懂女儿的小心思,只是他辛苦养大的女儿,如今这么块就要长大嫁人了,成为别人的妻子,这叫他如何舍得呢?许母去世的早,他还有几房妾室生的两个儿子,却是资质平庸之辈,只可惜许清欢是女儿身,不然这偌大的家业,能交到她手上,也是极好的。

    一方面,他也想考验考验李景生,教他等上一等。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宠着,如今要去伺候别人了,她还未满十六呢?这叫他怎么对得起早逝的妻子。

    订婚的这段时间里,李景生也没闲着,他想送许清欢一件礼物,想来不知道送什么,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又不能是俗物。后来他想到送她一只梅花簪,为了不俗,他亲自绘了样式,又拜了打珠宝的的老师傅为师,买了全套的装置,他想亲手打一个发簪给她,以示心意,他总是愿意把最好的都给她。

    他打了几个月,终于在她十五岁生日前完工。他约她在城外的寺庙相见,对着佛祖发誓会一辈子爱她护她。最后,亲手将这梅簪插在她的发间,以做定情信物,她垂眸浅笑,脸颊上两朵红晕,轻言道:我信。他看得有些呆。

    可他还是未能遵守诺言。

    边境的战争爆发的突然,家国大义这几个字太具有吸引力,戎马天涯是每个少年的梦想。可是和许清欢的感情让他纠结。最终,他还是报名参了军。

    他退了和许家的婚约,气的许家老爷要和老友断交。李母也不同意,她就一个宝贝儿子,战场那是什么地方,九死一生,儿子再出点什么事,她可怎么活。李父却支持儿子的决定,大丈夫就应在沙场建功立业。

    他最后一次约许清欢见面,还是那间寺庙,刀剑无眼,一入军营深似海,他不知道自己还要多久才能回来,或者,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他不想耽搁了她。他以三年为期,如果三年后他能回来,便许她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娶她回家。若他回不来,便教她不在等了,找个好人家便嫁了。女儿家的青春,荒废不得。

    许清欢自是舍不得,可她明白他,那是他的梦想,那是一种让他一提起来,眼睛就会发亮的力量。她喜欢这样的他,便接受这结果。不过她表示,会一直等他,等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可谁知,这一等,便是一辈子。

    军营的生活又岂是清苦二字可以概括,古来征战几人回,刚来时的热切被鲜血淋漓的现实抹掉。刚来时见到的小兄弟,为了拿那点军饷给家中老母治病来参军,说等战争结束,就娶个媳妇,孝顺老娘。可这话还在耳边响着呢,隔天人就没了。

    他有时想,不知道那天,自己也就躺在这冰冷的黄土地上,成为一抔黄土,无人记得。阿清的信是他的慰籍,再烈的酒,也比不得这封薄薄的家书来的暖。一个暖身,一个暖心。

    他也写信给她,告诉她他一切都好。后来他的回信少了,信的内容也越来越单薄,最后只留一句,安好,勿念。

    可这一句,便足抵过千言万语。

    后来,阿清的信也越来越少,但战场厮杀,那些个冷寂的夜晚,他都想她,想初见她时她如花的笑颜,想分别时她满眼泪水又坚定的说等他时倔强又美丽的脸。想想这些,他就觉得杀敌时也有力量。直到他收到一封信。

    是阿清的信,厚厚的一封,此时离他们的三年之约,已过去了两年,他也不复刚来时的年少轻狂,在军中的职衔也越来越高。

    可阿清却等不了了,她的青春,她的情谊,都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消磨耗尽,她从来不需要十里红妆,她盼的,不过一双人的安稳岁月。可这些,他都许不了她。那些年少绮梦,都一并交还给了岁月。她现在等到了能许她她所盼望的一切的良人,希望他能忘了她,她也会继续祈祷,望他平安。

    彼时他正受了重伤,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竟是一口血吐了出来,昏厥过去。从鬼门关捡回这条命,他也终于能够释怀。他祝她幸福。

    后来,他也曾见过她,战事告捷,他跟着回京复命,论功行赏,一时间风头无两。家中安好,他却早已习惯军营的生活,既已了无牵挂,他便自请回军营,走之前他去打听了她而今的住所,见了她。她如今已做妇人打扮,看起来过的不错。他便安了心,当初只愿她安好,如今亲眼瞧见,还是免不得有些埋怨,可其实,他哪有什么资格。

    他打听了她的行踪,知道她每逢月初十五,便会去城外的庙里烧香,便特意等在路上才见到她。可真的见到了,他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这人来人往,还是避嫌些比较好,若是坏了她清誉,又岂非平白惹她们夫妻嫌隙。

    想到这儿,他便未叫住她,悄然离去。

    后来每每忆起,他便悔恨不已,若是当初他能叫住她,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可恨这一面,竟是永别。

    等他再回来,已是本朝大将军,地位轻易不可撼动,可惜终是一将功成,红颜枯骨。

    听人说她是病死的,可他怎么都不信,怎地两年时间,她就能病死呢?于是派人去查,查到的结果让他生寒。

    当年她嫁为人妇,却过的并不快活,她的丈夫是杨将军的侄儿杨德义,平时仗着叔父的威名作威作福,花天酒地,那些个贤名不过表面功夫,私底下实则是个泼皮无赖,实在愧对德义二字,对阿清也不过慕其美貌,一时情好罢了。两人夫妻关系淡薄,常有不睦,他常年出入烟花之地,甚至把阿清与那烟花女子相比。这教李景生如何能忍,说来阿清的死,也绝和他脱不了干系,他气急,便杀了他。

    说来那杨将军已告老,但朝野威望还在,当年对他也是多有照弗,老人一生积德,可惜这么个侄子,却是如此...但杨将军只这么一个侄子,他膝下无子,他素来当作亲儿子疼爱,对他往日行径一直是睁一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不闹的太过,他便由他,如今骤然听闻白发人送黑发人,凶手还是昔日自己的部下,又怎肯轻易放过?

    李景生于是辞了官衔,退了恩赏,又兼好友求情:“为一个小流氓而杀了立功无数的大将军,会令多少将士寒心呐,且那杨德义平素便欺压百姓,天子脚下,如此猖狂,实在该杀,李将军此举实乃事出有因,还望陛下开恩!”

    如此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他辗转来到这里,见这里种种,颇似阿清生前向往的生活,想来定会喜欢这里,便决定定居在此,并亲手所植这片梅花林,每那天闯进这里,每当这辈子,终是他对她不起,是他欠了她。

    那天我闯进这里,浑身脏兮兮的,一张脸倒干净,却又让他想起阿清,像他们初见,也是这样素净的一张脸,一点也不怕生,与他说着话,想来还是眼前的事,却早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故事到了这里,似乎便结束了,但其实还有中间的一段故事,李景生其实也不知道。

    那天我初听到阿清这个名字,便觉得熟悉,后来想起阿婆曾经提过。又听他说那梅花钗,想起在阿婆那似乎见过一支梅钗,样式和他描绘的并无二致。便告诉阿婆,我所听到的故事,并在阿婆那听到了另一版本的故事。

    关于许清欢嫁人的那段。

    阿婆原是是许府的侍女,当年她一介孤女,辗转流落到人贩手里,被许父撞见,媳妇见她可怜又想起自己同龄的女儿,便从人贩手中买下了她,让她跟着伺候许清欢,她自小跟着自家小姐,自是对她们的事情十分了解。

    当年他不顾一切要从军,许清欢阻拦不得,便强自忍悲送他,还发誓等他,赶在出征那天,许清欢做了几双新鞋给他,想来军营生活苦,免不了缺衣少食,她想让他穿的舒服一些,便亲手做了些,又包了很多他平时爱吃的东西,叫他一路带着。可惜他走的太急,终究没等到。

    自那时起,后来他们的故事便总是错过。

    自他走后,每每月初十五,她都会陪着许清欢上城外的寺庙上香,只求佛祖保佑他平安,杨德义便是在这个时候遇到她们的。杨德义见许清欢美貌,便欲占为己有。他先是找人上门提亲,许清欢自然不肯,让许父以她早有婚约为由拒了他。哪知他一直不肯死心。

    自李景生从军,许清欢每隔一段时间便写信给他,每每收到回信,她便安心许多,知道他安好,她便开心,只是她很想他。后来有好几个月,她未收到李景生的回信,她以为他出了什么事,急得不得了。这时杨德义差人来禀,他思慕小姐已久,愿意以李景生的消息,换得小姐一见。李景生不过叔父手下一介小兵,他若有心打听,不过也是几句话的事。

    因为实在着急李景生的消息,况他先前的表现还算君子,许清欢于是答应一见,他们约在城外的小寺庙见面。岂料那杨德义早已生出不轨之心,这一去,便葬送了自己一生。

    从寺庙回来,许清欢已是万念俱灰,她洗了无数次澡,直到身上的皮肤都要被搓破了,她觉得自己很脏,本想就这样去了一了百了。但杨德义用李景生的命威胁她嫁给他,她可以死,可她舍不得李景生死。

    那是她爱了那么多年的人啊,叫她如何就这样舍了他的安危。杨德义又威胁她写信给李景生,要断,就得断干净了。杨大将军对这件事其实也有耳闻,虽痛骂一顿杨德义,但事已至此,生米早煮成熟饭,便也默许了这门婚事,又因为心有愧疚,对李景生也是多加照顾。

    婚后不久,杨德义又告诉她李景生死了,她不信,可战场上刀剑无眼,生死是常有的事,况前段时间才听说他受了重伤,自己又送去那样一封信,她自责的不得了,终日惶惶不安。她甚至认真的开始想怎么才能杀掉杨德义。

    不久她听到战事告捷的消息,李景生立了大功,一时名动京城,她听他无事。这才稍稍安心,但杀死杨德义的念头却在她心里扎了根。

    终于被她寻到机会,那天杨德义又是喝的酩酊大醉,她在解酒汤中下了毒,想借此机会杀掉杨德义,然后她再自杀。绝不连累他人。可她素来心善,走在路上连只蚂蚁都不舍得踩死的人,又遑论杀人。杨德义向来是个疑心重的人,见她难得的殷勤又神色闪烁,便起了疑心,很快便意识到那汤有问题。他大怒,逼着许清欢喝了那碗汤,对外只说她是病死的,草草办了丧事。

    阿婆是逃出来的,只带了一些随身的衣物和那只梅花簪,那是许清欢生前最爱。她将它小心收藏,只希望有一天能还给它的主人。只是一直也没寻到机会。后来她也听说杨德义被李景生杀死的消息,心中只觉痛快。她曾托人打听李景生的下落,只是一直无可知。如今得知我竟识得他,便托我将这梅簪还他。

    我想,这梅簪自是得还他,但这故事,还是不讲了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声生升:支持哦😊 写的很好哒ヾ(Ő∀Ő๑)ノ太好惹

      本文标题:红尘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o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