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知识是点,可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时候,教师设置问题不可能是“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这么简单,所有问题的设置都是复杂并且隐晦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哪怕记住了知识点,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在每节课的课堂上留出时间来掌握新教材。
留出时间要做的事有哪些?
首先应该把知识点联系成网。教师在每节课上讲的知识只能是知识链上的一个点,教师留出时间要让学生懂得这个知识点是什么,它处在链条的什么位置,它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是怎样的。只有经过这样由点到面的理解,知识才不会孤立的存在,才会在想到其他知识点的时候想到这个,才会在想到这个的时候想到其他。
其次要把知识点用在实际解题中。教师可以搜集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类型题,题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到几个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学会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消化吸收。
那么,教师授课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把课堂安排得很满,生怕自己讲少了,学生吃不饱。有时候讲完知识点,剩下一点课堂时间,教师还会深感愧疚,觉得是自己对课堂设计和安排不够好,还会想法设法再找些知识点来讲。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未必是好事。他们的小脑袋被装得满满的,没有一丝缝隙,有些知识甚至会溢出去。
所以,有些学生在知识讲完的第二天完全忘记,也不是什么怪事了。他们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没有完全记住;教师的满堂灌又让他们的大脑皮层细胞失去了活跃的状态,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在每节课的中间和最后都应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知识点。第一个留白时间可以用来建构知识体系,把知识点放在知识链条中,避免单纯孤立死板的记忆。要让知识活起来,像流动的水一样。流动的知识自然能带动学生思考的流动性和流畅性。第二个时间留白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用典型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应该是对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知识本身就是活的,有生命的,也是不断生长的。教师教知识的时候要有这样的想法,学生学知识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想法。每个知识点可以生长成什么模样,完全取决于教者和学者的心。用赞美、热爱、喜欢的心面对知识,知识就会美丽如你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