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82)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0:51 被阅读17次

    《道德经》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国者身也,民者心也。小国寡民,即不要过于执着于身体,同时尽可能少使用意识心。对于修行者而言,身体和意识心都是需要超越的。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身体感官以及意识心具有非常强大的能动作用,可以随缘产生各种作用,比如各种情绪、思想、情感、行为等;修行者则要尽量精神内守,尽可能少用感官,少用六根,特别是少用意识心,比如机心计谋......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修行者要时时牢记生死无常,以死亡为修行的对象,以超越死亡为修行的目标,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生命集中、专注地用于修行,而不会放逸六根,追逐感官欲望和享受,迷失在红尘万象之中......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然有各种方便法门可以修出各种道术神通,但真正追求大道的修行者却无意追求这些不究竟的术,而是一心一意清除自己的欲望习气,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心灵,开发自己生命深处本有的与大道无二无别的智慧......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各种世间的知识、智慧、技能以及各种超越一般大众的神奇的能力,但真正的修行者却无意去展现和使用这些能力,只是在随缘应世中和光同尘自然朴素地生活,而不会特立独行、张扬炫耀.......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即使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解玄机、预知未来,但仍然要放下对所有这一切的执着,直心面对一切,不起心机,就像古代人类最简单的[结绳记事]一样,朴素、简单......忘机守拙,安住于本朴之心,融于天地,合于大道.......这才是一个修道者所应致力于达到的自然无为的境界.......

    至治之极。当修行者能够达到上面所说的境界时,就达到了[治心]的最高境界——[道治]的境界。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呢?不管食物精粗,吃来都很甘美,不管衣服华简,穿来都很舒适,不管居住何处,都一样的舒适安然,不管所遇是圣贤是凡俗,皆能与其同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与道合一的修行者,时刻安住于自性本心之中,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皆随缘映现在修行者的觉性之中,这些现象随缘而起,随缘而灭,各住其位,和谐同存,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自然和谐......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切现象缘起缘灭,如梦如幻地映现在本心之中,而本心本自超越于一切现象之外,落落清净,了无挂碍,无欲无我,无为无争,无执无住,无染无着,无生无死,无往无来,无垢无净,无减无增,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8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p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