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可是风风火火,“盒马鲜生”、“超级物种”,频频刷屏。分析师们有的说“新零售”是阿里多年实践线下方法论的输出和确立,有的说腾讯被动应战。当年盈利能力很差不招人待见的零售行业好像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了,成为了两位马爸爸的争夺的宠儿。为什么?你们好奇么?我还是我,那个去超市买洗衣粉的我,新不新零售,我都要去买洗衣粉啊,你们大佬这么进来,我很焦虑,我担心会涨价......
阿里的新零售风风火火零售是什么?超市、百货、便利店、连锁店、购物中心、电商……就是我们日常想得到的那些,除了超级购物中心里面是餐饮、娱乐、购物等多业态的组合,其他基本只是买卖场所。但是互联网的玩法,是不光解决问题,我还要探讨场景,挖掘人本性的东西,讲究用户体验。举个例子,海鲜类食材不易保存,它就是个相对高端的食材,经常购买海鲜的相对经济能力绝对不会差,那么这一群人就存在共性,他们买的不是食材,他们买的是新鲜,买的是健康,当然这里要区分去高档餐厅消费海鲜的人群,那不是零售买卖场景,那是餐饮场景。在比如说,进口食品,绝对不是用来解决口腹温饱的,更多是满足精神温饱,买的是时尚,买的是品味,买的是身份认同。
那么就引出来这个观点了,”享受时代到来,用户确实愿意为了体验而接受溢价。”随着GDP提升,新中产崛起,总得诞生出新的消费形态,没有中产一脉相传的家庭消费习惯,又不同与低消费人群的基础性消费,类似是一种从功能性消费向享受性消费的过度状态。四大的一个关于研究消费者的报告中也提到这种新中产:“18-35岁的中国消费者正蓄势待发,有望取代出生于50、60、70年代消费者,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新世代消费者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是35岁以上消费者的两倍,预计将贡献65%的消费增量。“
“享受时代“,用户愿意为了体验而接受溢价,你怎么看?零售有个概念叫”人货场“,新零售的形式就是用技术改造了这个场,目的是提升总销量,是不是跟衡量电商的经典指标GMV对上号了?阿里在促进GMV上的经验,移植复用到线下,阿里干这个绝对是合情合理,而腾讯呢,很奇怪是吧,衡量腾讯的是用户量,不是成交额,看了下面这个公式就明白了。买卖的体量本质是由商品和人完成的,商品死的,人是活的,人的影响因素更大,那么要促进GMV最好的切点是服务好这批人,他们才是愿意为服务买单的金主。促进GMV的手段,是通过技术服务好用户,涉及到用户了,腾讯就很有必要进去了,而且还是消费能力不差的用户。
C的二次方是让商业的原子弹爆炸的关键不管是新零售还是就零售,买卖商品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无论你是人在卖,还是无人货架在卖,都是在卖东西,按照“第一性原则“你想到的是买到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商场要有无人货架。先进的技术固然牛逼,但是不改变商业模式的技术是没有想象力的,传统超市加了个扫码支付,自动售货机变大成了无人商店,还远不够惊艳,让我总觉得会把买东西的钱花在装房子上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新零售,到底是技术升级的全新体验,还是技术包装下的涨价行为?
最后,附一个“盒马生鲜购物指南“,拿走不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