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谈阅读杂记

作者: 行吟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5:14 被阅读1483次
黄厚江老师谈阅读杂记

引子:

作文教学不是写作文。

作文,很多老师不教,反而问题小。阅读教学人人以为会,反而瞎折腾,危害很大。

(霍按:不为无害。乱为害命。瞎人指路,欲往何方?)

我们知道教师阅读指什么吗?是机场阅读吗?信息筛选?做阅读题?

连这都不清楚,如何教学?

(霍:今日阅读,就是阅读练习册和卷子。语文杂志上都说这个。有人用“悦读”,似乎是给自己和孩子设诱饵。一读就瞌睡,用个悦,骗自己。还给别人看——我读得好欢实。阅读课能教老老实实的捧卷吗?)

阅读教学的定位:

语文只一个,方法千千万。

有人喜欢引进某一人方法,让全体教师学。

(霍按:权力出面了,语文退场了)

我和王荣生老师一样,常思考一些别人思考的傻傻的问题。(面露微笑。说了三次。其实无比自傲。很悠远了。)

阅读教学的价值为何?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课与课外阅读中学习。

有老师质疑:在阅读中了,还言学会?

其实不自觉,不能算学习。在游泳时淹死,算不算学习游泳?

有人高考好了,便说阅读教学好。做题好就是阅读好?

有人以为学生听课好,就是阅读好——你不好好听我滔滔讲,能阅读好?

(霍:他不自知他那番滔滔,听了让人想撕书)

我们文革前生人,读书好,哪个做过阅读题?

我以为靠做题提高阅读能力,基本没用。

(霍按:阅读题是应试时代特产。比如八股试帖,明经,皆此类。卢梭爱迪生没做过阅读题,读书痴狂,理解入神)

靠老师讲有用吗?

看老师讲什么。一些教师就讲答案。一些讲答案分析。你告诉我生孩子的方法,我就能生一个娃娃?你看看驾校扣分原则,就会开车了?

(霍按:随口类比,精恰。总能用大俗话讥诮,击穿茧壳)

教练给我讲拉弧圈球的要领,可我连球都打不着,咋办?

(霍:学生连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只有题册,如同打不到球。弧圈球,那是书中得三味啊。所以,先要大量读啊)

以上三路径,当然包括自由阅读学会的。而我们要思考阅读课的价值。

要发现学生的问题。

很多教师上公开课,为第一个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开心至极。他以为所有学生都知道了。

能使学生呈现错误,才是教学。

(霍:或说教学才开始)

课堂不呈现错误,错误就在试卷上等着你。

什么叫学习?改变错误行为即学习。

(霍按:我爱说“学生,就是学习陌生东西的人”。今日公开课掩盖学生多数并无理想状态的实情,往往用一个学生的光鲜呈现教师的光鲜,而忽略让多数学生呈现思维的偏差。学生只是让教师课堂精彩的工具,而非一个不断试错走向正确的活人。学生答不上,答不好,如果不是你的问题别扭,就是他真不明白。这是我们师者开嗓亮相的真正时机啊。可恰是此时,许多老师气坏了,开骂了,火了,掉头跑了。时间久了,高中了,少年就不开口了——我一开口就挨批遭驳斥被冷遇,说什么!学生卡壳,最好的教学契机呀,可我们的教,也跟着他卡壳,而不是满怀兴趣地去发现自己的研究富矿——思维偏差的语言断桥,给他搭上,看他俊秀地走过去,心里美滋滋。苏格拉底专从学生失误处进入,提双选问题,让他挑选。自己也跟着继续探岔路。苏老师的教学,因此总让自己兴致盎然。他活得好。在让学生无障碍呈现自己的过程中让自己有风景可探,当然活得好)

很多教师没答案,话都不敢讲。

我学跳高,往往跳都不敢。大家开始跳,没过去,教练就指出哪儿出差错了。纠正。跳过去了。

我们的阅读只看到答案,看不到路径。有答案,没思维。

现在高考阅读,学生阅读行为错,无人纠正。学生边做题边看文本,对吗?

要形成整体把握习惯。

须纠正阅读思维。要有发现。

张志公:阅读教学是老师领学生在文本里进进出出,几个来回。好!

要领学生去发现。

(霍按:本人坚持让学生通观试题阅读文多年了。有一段差点被所谓效率冲昏了头。看看,老黄原来也讲求不读通全文不做题)

一些教师小说教学与散文教学分不清。柳妈与祥林嫂的关系,杨绛与老王的关系,一样吗?

二,让学生有积累

1、自由阅读靠积累。肚子里有货。

现在高中语文老师讲很多,大多是可说可不说的话。有人下课了还要说:听好了,我还有几句!

听这几句就考好了?跟你女儿讲讲你这几句试试?你没积累,多讲几句,还不是废话。

无积累无干货。

无货,做题掏什么?

(霍:不是读书人,一定别当语文老师。首先没意思。然后可能混。混比没意思更苦。)

2、更有用的是,语言碎片积累。

文中闪光句,记下。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好吧?句句有典!

好文本都有妙句。

记住了,就有语言模写。学生什么也记不住,笔下就苍白。

(霍:读读画面,圈圈点点,抄抄写写,才攒得下妙句,且乐于时时念叨,才有货)

3、阅读体验积累

图像重叠理论——心中图像与书中所读不互相映照,怎么读懂?

生活经验也须积累。

(霍按:你过了日子,不算积累。你善反省,日子才会攒钱。你有记录习惯,积累才见丰厚。丰厚就渐高,高了才穷千里目,才见得广大。你眼尖,才找得到记录的细节情节。是之谓积累)

你读一文本,就调动心中储存。重合度高,阅读效率就高。

阅读课上学生认真读,才有体验积累。有老师放音乐,学生不看书,体验什么?

(霍按:许多老师喜欢课堂上引入影视或其他牛烘烘的资料,替自己壮胆。关键是,课本上的还生得很,又引入那么多更生的,该嚼哪个?要练着不挑食,吃啥都全心全意,都嚼得出味道。打油诗?从他的油性开始拨弄)

4、思想积累

这个有先天因素。父母情感丰富,使孩子情感亦丰富。有演员绯闻多,不是作风问题,不怪他,是生理原因。

(通达!非村夫子)

后天的积累,靠阅读。靠老师。

老师要有深广阅读。出口就深厚,深刻,生动。

老师叫学生深刻,我问你:你自己深刻吗?

(霍:悲哀!)

5、知识积累

淡化知识,错。文体,语法,修辞,皆知识。

但记住:知识是阅读理解的帮助。

你讲得清使动,意动吗?

你对女孩子说:我要让你当我老婆。有结果才是意动。

(嗨,这么讲,厚广之江也)

三,让学生有素养

素养大于知识加能力。或知识加能力加六个点——六点是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许多。

我有个婶婶,没文化,但调解邻里关系,语言有说服力。她有语文素养。

我要炒肉丝。这是歧义句。

我有个表弟跟我出过歧义句的题,做题时居然一分未得。而他那些婶婶姨妈,一看,跟我说,什么情况什么意思,与我的答案一模一样。

(对呀,语文本是过日子的常情常理呀)

我走各地懒得逛景点——都糟蹋了。滕王阁像个土地庙。伤害太多。名句全没了。一看,对联也认不全,悲哀。

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

情景如何描述?

现在站在鹳鹊楼上,啥也看不到。

但王之涣看到了。他有胸襟。胸襟即素养。

王之涣是虚写。

(霍按:写家这个虚,见人所未见。这才是写的价值——不仅看见细处,更看见含蕴处。看山不是山,实是登在山巅摸天。是云头瞰山。大气象,来自拾级而上,亦来自一颗自由的心)

抱个阅读题答案,啥素养?

语言背后是思维,文化。

今日阅读课,讲,分析,太多。

再就是重述文本。

公开课不要装神弄鬼。有老师上公开课,说话都与平时不一样。

公开课可以不一样。但过分了就可怕。女人化妆,老公不敢看,弄什么?

语文课成ppt了。

什么叫共享?偷懒!拿别人ppt。

提这个事儿我就躁毛。

我一个徒弟嘲笑我不懂英语。ppt,是英语缩写。我说我学英语也就记三句,现在四六级的人不会说。你会说英文毛主席万岁吗?我会说!

有个女孩子上公开课,ppt放不出来,呜呜呜哭:没有ppt,我的语文课怎么办?

形式主义。

不能只找答案。我们种稻子,要插秧,施肥,锄草。割稻子,这才是找答案。你插秧,是答案吗?你一上课,就找答案吗?

现在好多老师,高考结束,互相之间闭口不谈答案。等答案。

下半场

(关掉不用的ppt。背景是灰色写板)

我的思考与做法

一,文本理解为基础

1、首先理解文本。无论阅读课还是高三复习。

不能停留于文本理解。

很多老师自己也没走进文本。纵横都打不通。

要能解构,打散,重组。

(霍:从内容到形式,形式陌生,再到结构主义,必然的)

拆不开电视机,装配不起来,怎么修?

有老师拆成一摊子,装不起来,给学生看。

(妙喻)

怎样让学生学会理解文本?

新方法有限。传统的手段,如何用得有效。

知人论世很有效。

有老师不管讲杜甫哪首诗,都是那五句话介绍。

要了解的是文本具体的写作背景。

同一文本可在不同学段,不同情景下,对不同人,有不同讲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生皆讲表思归之情。错。

当知他思的是哪来哪去。王安石当思重返政坛。

高中生知此,可以了。如研究生如此答,扣分。

明月,非功名。当暗指明君。

要能文本还原——孟子以意逆志。

结构分析,传统能力,很重要。

校长啥都可以不行,语文不能不行。要能说。而其概括,层次梳理,总结,厉害。

我跟学生讲,你做一高考阅读题,无论后边题目有无要求,你一定要把结构理一理。

这是整体感知,是文本把握。

老师告诫学生有层次梳理答案。有学生答,她是我妈,也分三层:一,她是我妈妈,二,她是我娘,三,她是生我的人。

老师要告诉学生多角度回答。这才是归纳概括。

要教学生分析。

带他抓住现象性材料,进入字里行间,能概括出来。

高考所有题目回答,都是以概括为前提。

(后面举例不用ppt,小儿科了)

有些老师上课,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有个荆州老师说:同学们,给你们十二秒时间。

有老师说给你们五分钟,一个劲看表,像救火队员。

结果学生答不上。说课老一套:在哪个哪个班上得好,就这个班,答不上。

他很生气——

都是学生惹的祸,全都不是他的错。

(霍按:思想无疆界,课堂有时限。怎样在课堂上促动学生思想?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可控地思考?卡表不是好办法,给个十几秒也许省不下一秒,反而因此切碎了学生时间,催促干挠,而变成浪费。如果任务恰当,问题抓住学子困惑,切口巧妙对路,要求具体,则如放置在学生眼前的矮墙,即成障碍,又适于他当下能力翻越,更能激起他跨越兴趣。搞个讨论交流,给个思考时间,不是课堂好看的过场,而是真心引领学子思想他们能够思想的,通过这思想促成其成长的,借助这思想寻找恰当表达语言的。你想让学子拥有自己关于眼前语言细节的思想成果,你才用任务促成他们思想。)

二,以问题讨论为引领

用问题把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在文本有发现。

问题非来自试卷,参考,应来自教师自己的独特理解。

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自己能看到文本中有问题。

(霍军按:你不是对试卷有兴趣,也不是对提高成绩、完成任务有兴趣,你是对文本有强烈探索热忱,你喜欢那些文字,那些思考那些表达,所以你必须读,且愿自己的学生读懂读透。在这以后,才是试题,才是借助这些题目展开的又一番文本追问。然后是纵横贯通,左右逢源,无路不达,由着别人文章之口,泄出自家思想之洪,汩汩滔滔,不竭如海。文本阅读,每每成了思想契机,自我觉醒之门,激活智慧之火。不可能没有自我独特理解。不可能。只有被动应付考试之辈,才会盯着题目读文段,读着文章设计题目。文章是他们的考试工具,而不是意欲探索的山川,更不是望之冲动必欲一读而快的美丽花园。应试思维之有害,就在于自己成为追分的工具,又在课堂上把学生当成演练的道具,更在工作中把一切变成外在的器具。唯自我游离在外,而奴隶忙碌其中。)

三,以语言活动为主体

课堂写得不够。

要在阅读课上训练写。我的阅读课总要写。

比如上汪曾祺散文。

用比喻说说葡萄与作者的关系。

能写成是父子关系。夫妻关系。

比如造句。填空。

《我与地坛》

要求摘三个关键词,写一段话。

我,母亲,地坛。

(霍:教学策略!)

《阿房宫赋》。找三个关键词。

奢,亡,谏。

(霍:教学策略!自己读透了,自然会这么设计——设法让学生读懂读透又能有效提炼的课堂妙计。)

很多学生善于把文本一点新意,转换成他老套子。

(霍:比如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安石检讨自己早早跟人出洞,不见幽深奇险,故有非常之观常在险远,非有志有力、具外助又不随大流的人,则不能至。如此叙一奇特经历、追思古人而得出的独特体验,俗师借参考演绎成"有志者事竟成“,其弟子就会顺口溜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流行歌词。唤醒储备?储备寥寥,不过是些人人顺嘴应景的口头禅。这就是黄先生批评的“转换”老套子。思想病毒软件,莫此为甚。老师无感觉,学生应付自如,然后群体油滑麻木。愚以为中小学师生中最流行这种鸡汤式思想润滑油——万金油,什么丰富,冲突,曲折,多姿,细微,变化,精妙,生动,都可以融成简单一道老味道味精鸡汤,三锤子揍扁,成一疙瘩万应锭,对付万千题目,张口就来,欺瞒自己和世界。于是,套话,标语,大话,传声筒,赖在我们通往语言家园的每条路口,让我们喝油汪汪的汤,变得油滑天无感。)

文本变形。

很能提高素养。

(霍军按:此为最须学黄先生处。可惜没时间了。纸上风景变形,才可能让学生看见原来山水的奇绝。不然真如黄山景区居民,诧而问游客:何必费力耗财登此?我们咋不觉有多好?)

黄厚江老师谈阅读杂记

相关文章

  • 黄厚江老师谈阅读杂记

    引子: 作文教学不是写作文。 作文,很多老师不教,反而问题小。阅读教学人人以为会,反而瞎折腾,危害很大。 (霍按:...

  • 读书《从此爱上作文课》

    我也爱上了黄厚江先生 ——阅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南充初中语文...

  • 走进黄厚江老师

    今天,从同事那里借来了黄厚江老师的一本书一一《从此爱上作文课》。拜读小序,走进黄厚江老师。(以下为摘录笔记...

  • 读阅读策略 悟教学真经

    ——听黄厚江老师的讲座《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小悟 多年前,就读过一系列名师教语文的书,其中就包括黄厚江讲...

  • 2018.4.18黄厚江谈写作

    一、纵向回顾写作观 懂写作才能教写作 小学经常为老师改作文 你得行,说你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 一个...

  • 语文老师还是要会写点文章

    文/半夏 语文老师要会写点文章,这是黄厚江老师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创始人,是我比较崇拜...

  • 黄厚江老师教《孔乙己》

    黄老师上的《孔乙己》,是一节经典的教方法的示范课。 一、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 (一)读小说要记住人物精彩的关键...

  • 作文案例研究(二)

    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唤醒学生的这些思维的呢? 一、选好共生原点 黄厚江老师说:“所谓共生原点,既是共生教学展开的出发点...

  • 共生共长,稳步提升

    ――读黄厚江“能力训练课”有感 2019年的新春,洋溢着浓浓的年的味道,黄厚江老师的《作文...

  • 阅读黄厚江老师《用感激唤醒感动》

    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常常有这种无力感,不知道怎么去唤醒学生的感悟。这是一种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方法指导那样的简...

网友评论

  • 解衣磅礴:飘逸而不乏劲道,有品有评,妙哉!
    解衣磅礴: @霍军 你已经在路上
    行吟斯基: @解衣磅礴 正要追寻黄老师解衣盘礴的气度😊👍
  • 一行_d2b5:教学在于引导。记得兄有一次教我写作文,让我深受启发。兄拿成语水滴石穿做例子,层层剖析,庖丁解牛,让人一下子明晰,原来事物有多样性,可以从多方面观察分析,对写文章来说,就不会文思枯竭。
  • 兰若_f318:喜欢霍老师的幽默诙谐,钦佩黄老师的质朴本色,真心喜欢!
    行吟斯基: @兰若_f318 😊😊😊你的评断品人性格,恰切。虽然我还在赶路。
  • 林飞鸿:文章写得幽默诙谐,而又真知灼见。读的酣畅淋漓,舒服。
    行吟斯基: @渐行渐远的童年 😊😊😊
  • 心海安澜:黄老师的精彩和深厚与你的俊朗犀利相得益彰。
    行吟斯基: @心海安澜 俊朗犀利,恁地有好词!👍🙏
    行吟斯基: @心海安澜 谢谢。我要努力了😀😊😊
  • 4a6664e6118e:上午刚跟学生一起看黄厚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录像,29号打算去西安现场看他上课。
    行吟斯基: @郭治锋 😊🙏🙏

本文标题:黄厚江老师谈阅读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gz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