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八记载了汉景帝时代两位臣子的故事,深刻展示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性,在古代朝廷上想做点好事,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成本。
一位是大臣袁盎。当时,汉景帝刚废掉栗太子,太后就摆酒席,怂恿他立梁王为继任者。梁王是太后宠爱的儿子,也是汉景帝的弟弟,就是劝景帝立弟不立子。景帝喝高了,就答应了,然后就此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大臣袁盎带头反对,举出当年宋宣公立嗣的例子说这样会生出“五世不绝”的祸乱。于是,这事就此搁置。
后来,梁王又上书,希望景帝在首都赏赐一块地盖一所毗邻长乐宫的房子,便于探望太后。袁盎再次带头反对。这下子,梁王就觉得袁盎是在针对自己,是personal abuse。于是,他就让自己的手下羊胜、公孙诡派人刺杀袁盎等人。没想到,刺客未得逞,反倒追查出羊胜和公孙诡是幕后主谋。朝廷派员抓捕这二人,但他们跑到太后那里躲起来了。
之后,梁王走了皇后哥哥王信的门子,去劝说景帝,“帝怒稍解”。加上太后担心梁王牵涉其中被诛杀,并创造出成语“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把景帝搞得也很焦虑。调查此事的田叔是个明白人,把调查卷宗一烧了之,然后跟景帝说,“您就别问梁王的这些破事了,‘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坐卧不安,陛下您也受不了。那就这么算了吧。”最后,梁王把羊胜和公孙诡交出来,逼他们自杀了事。然后,梁王入朝负荆请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他们倒是皆大欢喜了,不知道死掉的羊胜、公孙诡和差点死掉的袁盎作何感想!
另一位是条侯周亚夫。这哥们是周勃的儿子,平定七王叛乱,为文、景两朝重臣。但因为他不同意景帝废除栗太子,而遭疏远。这之后,窦太后又撺掇景帝册封皇后哥哥王信为侯,估计是报答之前救梁王的事。景帝问周亚夫的意见,周亚夫再次搬出“白马之盟”来反对,说“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王信“无功,侯之,非约也”。一番话把景帝弄得“默然而止”。
但事不过三。匈奴王徐卢过来投降,景帝想给他们封侯以吸引更多匈奴人过来投降。周亚夫再次反对,说“您给这些叛逃的家伙封侯,将来怎么说服臣子们守节?”景帝这回不听建议了,还是把他们封了侯。周亚夫一看没法干了,就办理了退休手续。这是公元前147年的事了。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43年,景帝大宴群臣,也叫上了周亚夫,但玩了个恶作剧:他让人在周亚夫面前摆了大胾(zì),就是一大整块熟肉,没有切好,也没有筷子。周亚夫被这样“优待”很恼火,让人取筷子。景帝“视而笑”说,“这块肉您老还嫌不够吗?”周亚夫赶紧摘帽磕头,待景帝让他起身后,他就离席走了。景帝看到他的背影说,“这家伙鞅鞅不乐,不能担当托孤重任。”
这还没完。周亚夫的儿子提前置办丧葬用品,买了五百套盔甲盾牌。搬运工人觉得太辛苦不想干,周家就没给钱。这些人就报官,说周家谋反。这事直接牵连到周亚夫,于是景帝就派人调查,周亚夫对来人不发一语。报到景帝那里,景帝说,“我不用这人了”,就直接让廷尉衙门处理此事。廷尉小吏问周亚夫,“你是想谋反吗?”周亚夫说,“我买的是丧葬用品,谋哪门子反?”这小吏说,“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擦,这话说得堪比“腹诽”“莫须有”。于是,逮捕周亚夫入狱,周亚夫绝食而死。
这事跟他爹周勃当年被人诬告谋反一样,只是他爹当年挺住了,并用千金贿赂狱吏,狱吏给他出了个金点子说“以公主为证”,因为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了公主。后来,果然重新取得汉文帝的信任,那是公元前176年的事了。周勃当时感叹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可惜周亚夫没吸取老爸的教训,三十年后硬抗而死。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在封建王朝想当忠臣的难处。为了维护一姓王朝的江山,不仅政敌会谋害你,而且这王朝的主人也会看你不顺眼,让你人分分钟滚蛋那还是好的,搞不好还要家破人亡。像上面的文帝、景帝还是公认的好皇帝,如果遇到暴君昏君付出的代价更大,像司马迁说了两句逆耳的公道话,汉武帝就割掉他小鸡鸡。这种事在史书中太多太多了。
- END -
个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