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什么?有时候,记忆是一种形象,刻在脑海中不可磨灭;有时候,记忆是一种声音,萦绕耳畔无法忘记;有时候,记忆是一种味道,飘荡在舌尖与鼻子旁,不曾散去。关于过年,我的更多记忆来自于这种舌尖上和鼻子旁的味道。
现在的春节,人们期盼更多的是难得的七天假期,而不是过年本身,因为曾经那浓浓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淡。不由得,总是会回忆起以前过年的种种味道。
食物的味道
过去,有很多食物是平时吃不到的,只会出现在过年这个特定的时间段。慢慢地,在记忆里,这些食物的味道就和过年划上了等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7447/98671d7afca1abd0.jpg)
过年的准备是从腊八开始的,所以才会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于是,腊八粥就成了过年期间的第一道美食。腊八粥,顾名思义是在腊月初八当天吃的粥,关于其意义说法众多。据说,正宗的腊八粥应该是由红豆、花生、红枣、桂圆、葡萄干等十八种干果熬制而成,象征着十八罗汉。但实际上,一般的家庭里很难凑齐这么多种。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腊八粥往往是红枣、花生和红豆唱主角,偶尔会放些葡萄干。除了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做腊八蒜,就是在这一天把剥好的蒜放在瓶子里用醋腌制,等到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再拿出来配着吃。因为在腊八当天腌制,故名腊八蒜。
为过年准备食物的另一个高峰,始于腊月二十三。俗语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基本上准备过年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食物的准备上。抛开这些俗语不谈,谈谈印象最深的食物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7447/7c5204e70ae7cb4c.jpg)
头一个要算是炸丸子。炸丸子最好吃是在刚出锅的时候,又焦又脆又香又烫嘴。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里就会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炸丸子。炸丸子的时候,还会顺带炸些其它东西,比如炸红薯、炸果子、炸油糕之类的。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从头到尾围在锅边,等着尝鲜。还有,豆包也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食物。我们那里的豆包与单纯的豆沙包不同,一般会用红豆和柿子皮(硬柿子的皮剥下晒干而成)做馅料,但我们家更喜欢把红豆和红枣放在一起。我也更熟悉这种味道。
鞭炮的味道
除了各种美食,最能让我想起过年的味道就是放完鞭炮后火药燃烧的那种味道,有点奇怪,但又令人向往。似乎有了那种味道,才更能将我带回到过年的氛围中去。
除了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放鞭炮是过年对孩子们最大的吸引吧。家长总是怕不安全,不让孩子们放正儿八经的鞭炮,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会拿压岁钱去买滑炮、摔炮。这种炮一般比较安全,适合小孩子玩。我们还会在大人放完鞭炮之后去打扫战场,找那些没有点着的小炮拿来放。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子捡了一个受潮没有响的炮,把里面的火药倒出来点着了。火药一点,感觉眼前亮了一下后就突然黑了,过了几秒钟,才缓过劲儿来。后来想起来才觉得危险,当时只是感觉很刺激。也正是那件事,让我深深地记住了鞭炮的味道。
燃香的味道
过年期间,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燃香的味道。
在中国人看来,过年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还是一家祭祀神仙和先人的时刻。特别是在农村,是很讲究这些的。记得,燃香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每顿饭之前,父亲都会从锅里乘出第一勺饭放在小碗里,点然一炷香,用来祭祀。正月初一这天还要磕头。这种祭祀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初五。印象之深刻,以至于每当闻到这种香的味道,马上能回想起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情景。
无论是食物的味道、鞭炮的味道,还是燃香的味道,都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归根结底还是家的味道。回家,才是过年最大的魅力。团圆,才是过年最深的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