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珍惜当下为什么题目加一个“又”字?
春节拜年的时候,本家,其实也不能算本家,因为还没有出五福,应该是我们家年龄最长的一个大伯因为摔倒骨折卧病在床,那时他的状态还好,还能认出我们是谁,只是他因为腿骨折无法坐起,也就意味着他需要一直躺在床上。
他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轮流伺候,但是我们都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以为他撑不过这个冬天,结果刚入夏,他就去世了。
对此事父亲最有发言权,只是父亲多了些唏嘘感叹。
再后来我们家另一位关系更近的大娘生病住院了,这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位大娘了,她性格活泼,虽然无法行走,但即便坐在床上她依然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
我们这边管“大娘”叫做“大大”,管“大伯”叫做“大爷”,我这个大娘是我们最亲的亲人,而且每次春节拜年,我们第一站肯定是去她家。
但是几个月前父亲说大娘住院了,出院的时候父亲特意去看望了她,但是父亲回到家之后眼神里写着悲哀。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伤感,父亲说人活一辈子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伤心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很少见父亲评价别人,他是一个对别人事情很少关注的人,这一点我和父亲倒是很像,我对别人的事情从不过问,也不打听,我觉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父亲说大娘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睡全在一张床,所以推门进她屋的时候全是味道,再加上她本身又胖,伺候她并不容易,很快身上就出现破皮之处……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很是难过,但难过中又带着些愤懑。
大娘六个孩子,但是能真正走到床前的子女不多。我突然想起老李的话:“伺候不活你,还能伺候不死你”,以前只觉得是他贫嘴,现在想想这话是有依据的。
昨天放学回家路上,小妹发来信息,告诉我们大娘去世了。
人去世就像做数学题,说不同的是我们提前是知道答案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过程如此艰辛,我们期待平和安详的过程很多时候只是想象,大多数人是需要一番折腾与苦痛的,或许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反而会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努力与付出。
人生就是一个输出与输入。
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都们的爱给孩子们,但是到最后才发现我们被输入进来的爱却不及我们付出的多,甚至还可能是一个零。
我不止一次在想我有一天躺在床上熬岁月漫长,那时真的如煮粥,慢炖的过程就是身心反复煎熬。
我突然多了感伤,甚至这种感伤带给我更多的是颓废。
原本我计划读书,可是我却一点也没有了欲望,我一个人沿着大街上的路行走,我问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没有了答案。
除了生死,剩下的一切都是小事。
可是我们多少人在为剩下的这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勾心斗角,我们用“得”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真正得到了又怎样,那不过是自我的感受,和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无需责怪或批评任何人,放在相同的情境里,我们未必有别人做得好,只是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自我关怀。
或者说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一笔钱,真有一天我们可以请护工或者哪个子女照顾自己钱就留给谁,付出都是需要确认的。
我们总会用“应该”两字定义付出,可是我们也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没有应该不应该,有的只是人性的较量。即便是兄弟们这样的至亲,也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即便是父母与孩子,也会出现不公平导致心生不满,然后又影响子女间的产生罅隙等等。
所以我们必须知道摆脱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做好示范,我们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昨天晚上九点给父亲打电话一直都没有打通,父亲应该是在忙,家里的事需要他第一个站出来主持大局。
家里现在年龄最长的人就是父亲,前面的长辈一个接一个上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车,不知父亲是否会心生恐惧,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有压迫感。
唉!呜呼哀哉!
人生不易,我们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