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31

作者: 雲十五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14:21 被阅读0次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再看傅,就是傅說。傅說是商朝中興之君武丁的相。從夏啟的末年開始亂,一直到武丁,中間經過很多君。到武丁這個君,很有德性,悲憫天下人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又不知道當如何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他就整天想念著賢人,要是能得一個賢人輔助我就好了!這種強烈的悲憫之心,對賢人的這種期盼之心,他就托夢了,夢見一個賢人輔佐他。醒了之後,這個賢人的形象、身高各個方面,在他醒過之後很明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這個樣。

我們,你看祭祀,祭祀齋戒,有規定齋戒七天,有規定齋戒三天,齋戒期間,主祭的人一心想著他要祭祀的主。夫婦不同房,要移居,喫素,生活簡單,這樣一心想著一心想著,他一定會托夢。托夢夢見他所要祭的主告訴他什麼話,你看孔子在《論語》上講:“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憂天下,就嚮往周公制禮作樂、天下和平的時期,嚮往周禮的復興。崇拜周公,他就經常夢見周公。他發現不能夢見周公的時候,他就說:哎呀!我衰老了,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商天子武丁他想治理天下尋賢人,夢見之後,讓他手下的大臣、地方的官員,就按照我想的這樣一個人,還有名叫傅說,夢見說他的名字就叫傅說,去尋找。實際上沒有這個人名,傅說是一個地方,不是姓傅。

找遍天下,結果在一個打石頭的場所裏邊,一個奴隸在那裏幹苦力,找出來之後一看,很像天子說的那個人。就把他請過去,傅說跟天子武丁一談,三天三夜不合眼。武丁說就是他了,夢見的就是他。結果他輔佐武丁使商天下中興,往後又延續了幾百年。

那為什麼要尋賢人呢?賢人德性高,能足以傳先王的道統。不然的話你傳不了,能傳道統,循先王的道統去做,天下就能大治。不循這個,天下就不能治。所以像武丁這樣的,雖然沒有說他是聖君,可以說是明君。像傅說這樣的就是賢臣,明君才能用得起賢臣,不然的話他識辨都識辨不了。皋陶、伊尹,伊尹是商湯的大臣,伊尹然後是傅說,我抄的時候抄反了,伊尹就是商湯的相,大家學過《孟子》裏面商湯怎麼把伊尹請來的,這個不再講了。

周公因為武王去世之後,功成治定,然後制禮作樂。武王得天下不久就去世了,成王又年輕,那時候還沒有制禮作樂,不到制禮作樂的時間。制禮作樂還是要功成治定之後,所以以後周朝制禮作樂的任務就留給周公了。周公制禮作樂之後,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即使在孔子說的禮崩樂壞的春秋,即使以後戰國時期,周公制的禮仍在人心中。那些國家相互打鬥,他們都不敢直接壞這個禮。

相关文章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31

    再看傅,就是傅說。傅說是商朝中興之君武丁的相。從夏啟的末年開始亂,一直到武丁,中間經過很多君。到武丁這個君,很有德...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56

    “得有所據,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上一節已經講了,得有所據也是有這個書,有所依據。比方說學佛打坐,他心中所感的理是...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55

    “然而尚幸此書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續夫千載不傳之緒,得有所據,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孔子至聖,往...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64

    第二點,子思集這一篇有他很深的用意。離聖人越來越遠,而事實是在孔子之後中國就沒有聖人再出,離聖人越來越遠,子思憂這...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63

    “淳熙己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熹序。”淳熙是當年皇帝的年號,己酉和戊申都是用天干地支記年月日。我們的生辰,我們說生辰八...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46

    “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這也是朱子對《中庸》的一個評價。前聖所傳下的書就那...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61

    上一節講到“曲暢旁通,而各極其趣”。任何事物的理,所體現的方面都不同。你從這一個理上,這個人這樣說也對,那樣說也不...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62

    “雖於道統之傳,不敢妄議,然初學之士,或有取焉,則亦庶乎行遠升高之一助云爾。”其實這是朱子謙下的話,這個謙下不是說...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53

    我們學經典,是在經典裏面辨析事物的事理,要與現實結合,不然就學成書呆子。現實中的事物義理還要進行辨析,沒有什麼惡意...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54

    上一節課,講到老子和佛家的問題,可能我們一些信佛的同學,從感情上不能理解,我們說這個事,宗教就是起信,就是信仰,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章句集注》講解-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ru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