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杰与圣人

作者: 梁宵 | 来源:发表于2017-01-14 00:14 被阅读142次
    豪杰与圣人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太平天国之乱成就了晚清四大名臣,而其中曾国藩和左宗棠一生恩怨交织,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曾国藩第一次见左宗棠是在咸丰二年十二月的一个傍晚,此时太平军横扫两湖,曾国藩夺情出任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赶到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以及其幕友左宗棠长谈。其实左宗棠因为才气过人,早已在湖南小有名气,而今日曾国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左宗棠滔滔不绝之中,其文韬武略彻底征服了曾国藩,让曾国藩一见倾心。然而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却有一点复杂,他在后来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说道“才具稍欠开展”。这句评价也奠定了他对曾国藩一生轻视态度的基础。

    曾国藩和左宗棠年龄相仿,只比他大一岁。但当时的曾国藩已在京城官场混迹十几年,而左宗棠只不过是巡抚的师爷,究其原因,还要说到两人的科举生涯。

    虽然曾国藩资历不高,但读书刻苦用功,23岁第七次参加考试才终于中了秀才。而随后曾国藩算是在科举的道路上打通了任督二脉,次年中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反观左宗棠,从小便有神童之誉,读书一目十行,举一反三。15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不想一个举人成为他功名的顶点。此后他六年中三次会试都名落孙山,一怒之下,他当众发誓此生再不应考。中不了进士,就基本与官场绝缘,再加上他家庭贫困,早年入赘妻子家中。于是左宗棠的性格因早年的这些经历极度自卑,但是又由于才华横溢极其自负。自己在科举上的失败,让他心态失衡,反而对科举成功的极尽刻薄。这些性格在她后来与曾国藩的相处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曾国藩出山,目的就是要锻炼出一支全新的武装,曾左二人的合作,蜜月期也就此开始。曾国藩性格沉稳,又赏识左宗棠的才华,于是把很多事务都交给左宗棠处理。左宗棠也并没有让曾国藩失望,所练湘军逐渐壮大,而此时左宗棠性格上的毛病慢慢凸显。按说曾国藩此时身为二品大员,左宗棠仅为其麾下一名谋士,当然应该是曾国藩发号施令,左宗棠只有毕恭毕敬,小心建言的份儿。而其实情况竟然相反,左宗棠在曾国藩面前毫不客气,对曾国藩动辄指手画脚,毫不客气。并且逐渐觉得曾国藩才智平平,趾高气扬的左宗棠并不觉得他将来会有多大的成就,于是在三个月之后,随湖南巡抚调任湖北总督随之前往武汉,对曾国藩就此冷漠下来。

    左宗棠自认为自己是国中无二之人才,比曾国藩高明百倍,而这样一个才智平平的曾国藩只是因为科举运气好才得以飞黄腾达,于是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千方百计地放大曾国藩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然而说曾国藩的才智平庸,左宗棠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咸丰四年,曾国藩亲率湘军首次出师,不料结果大败而归,曾国藩沮丧之下,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之后仍想自杀。而左宗棠前去探望之时不但不安抚,反而讥笑曾国藩不懂“大义”,遇到小事脑子转不过弯。曾国藩虽然表面谦逊,但也是外柔内刚之人。在与左宗棠的相处之中,已憋了一肚子恶气,两人的合作再一次跌落谷底。

    但平心而论军事智慧,曾国藩确实不如左宗棠。这在之后的很多战役之中,一次一次被验证。而此时,左宗棠越发看不起曾国藩,而面对国家大事曾国藩也只能把那些刻薄的话默默咽下。

    曾左二人,重归于好发生在曾国藩第二次夺情出山。此时的曾国藩的修养又上一层,左宗棠也认清了谁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曾国藩将他招致麾下,两人重归于好并接连发力痛击太平天国。在曾国藩的保举之下,左宗棠接连升迁直至闽浙总督,成了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

    随着左宗棠地位的逐渐上升,他与曾国藩的关系又一次出现了恶化,当然这其中也有清廷的利用。此时曾国藩佣兵过重,朝廷不放心,于是想借着左宗棠刚烈的性格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牵制曾国藩。于是不断的在用兵方略,军饷等问题上与曾国藩开始发生冲突。

    正式决裂发生在同治三年天京陷落,左宗棠发现幼天王和一万多太平军余部突破重重包围逃出了南京。立即禀报朝廷说曾氏兄弟谎报军情,以谋军功。曾国藩也因此受到慈禧下旨切责。至此之后直到曾国藩去世,两人之间再也没有任何私下来往。

    左宗棠平生以诸葛自命,但虽才气过人,但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上并不擅长,甚至经常将人刺伤。而曾国藩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凡事只肯说三分话。貌似才智平庸的曾国藩却懂得谦虚忍让,胸中有韬略,外表淡如水的“内圣外王”的境界。最终成就了丰功伟业。

    这大概就是豪杰与圣人的差别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豪杰与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qe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