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11:07 被阅读53次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时空对话]

本章是《道德经》中“道经”的最后一章,也是老子对“道”进行的大总结。

老子得出一个总结论就是:无为而治!

因为老子在前面用了36个章节,论述了“道法自然”的客观现实,因为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是无为的,因此统治者的为政也应当是无为的,也就是无为而治!

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

统治者如果可以无为而治,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老子明确告诉统治者,要向“道”学习治国理政,因为“道”创造了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任由万物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如果做到了反而可以达到“无所不为”。

并且老子指出了,统治者在统治的过程中,如果“欲望发作了,”不能“无为而治”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要采用: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也就是说,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

因为“道”的无为表现就是,“静”和“朴”。统治者如做到了“静”和“朴”,自然就“不欲”了。

最终,老子坚持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遵守“无为而治”的方针,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执政状态,就能构建一个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

  • 共品道德经(八)

    上一节读完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这一节回过头来,品读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版...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八)不欲以静,天下将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 上章回顾 上章讲了...

  • 无欲以静天下自定

    走马观花道德经(37) 37.道德经第三十七景点——无为之门 第三十七章 无为又能无不为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

  • 初识《老子》第37章

    第三十七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 简单不简单 DAY 260

    成长篇 第三节 话说道德经(三十八) 大家好,欢迎来到简单不简单,每日生活分享。因为《道德经》的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 风影侠-37

    第三十七章:对话 太阳从厚厚的乌云里跳了出来,洒下金灿灿的光芒。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ix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