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jun和我都是「一个」的忠实粉丝,有空的时候,也会聊一聊文章里的故事。
我和她都喜欢真实的故事。网络上有很多铺天盖地的新闻,可是我们很少被那些东西打动,尽管那些故事可能很凄惨。最近打动我们的是蔡崇达,他的《母亲的房子》、《天才文展》等等。
蔡崇达是闽南人,当了十年记者,目前是《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编。他说,当记者的时候都在写别人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反倒没怎么写,于是目光转向身边的人,最近有个作品集出来,叫《皮囊》。
每次看完他的文章,基本上之后两三天,这个故事都会在我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故事很沉重,特别负能量,但是又是那么真实。真实到我身边就有几乎一模一样的例子。
1
小绍是九零后的男孩,今年不到二十岁。他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改嫁,他跟着父亲还有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年纪也大了。成绩不好,初中读完就辍学了。在乡下这种故事很平常。他是独生子,很多表哥表姐也都是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毕业就出去打工。
一个年纪那么小的孩子,也只能做做学徒,一开始学修车,没学多久。后来又被老乡带着去另一个地方打工。每个月薪水不多。问起他来,说根本剩不下钱来,每个月的薪水多数都寄回家了,家里要盖房子。去年,家里总算把房子盖起来了。村里也都夸小绍懂事。
但是,我想的却是,这本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承担的东西。他顾得上家里,就顾不上自己了。赞誉就像一座山,压在他的身上,他瘦弱的肩膀承受得起么?
可是,他又有什么选择呢?
看完蔡崇达的故事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看到大冰的《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时,文末阿明说「冰哥,你觉得像我这种唱歌的穷孩子,到底应该靠什么活着呢?」这句话时,我想到的也是他。
2
阿坚是的以前的同学,父母离异,父亲给他取了个后妈,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初中考高中没考上,读了个一般的高中,最后去读了大专。有个女朋友,初中开始谈的,女朋友上了本科,毕业后去了事业单位。女方家虽然也是农村,但是是家里的小女儿,比较受宠,姐姐听说嫁的也不错,所以他们的恋情,女方家里一直反对。
阿坚毕业后也去大城市工作过,但是一直也攒不下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没什么提升空间,最后就回了县城。给一些店做零工。比如给窗帘店送货,去人家家里安装窗帘之类的,等等。
他们大学异地了几年,毕业后又异地了几年。女孩子毕业后也回了家乡,考上了当地的事业单位。好不容易都回了家乡,最后分手了。听说没多久,两个人身边都有了另一位。
3
我和张铭只见过一面,后来都是网络联系。他是邻居家的亲戚。家里父母关系一团糟。他有一个姐姐。他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父母亲基本不能给他什么支持,都是靠奖学金、助学金还有他的姐姐。不幸的是,大学期间他发现自己得了一种病,特别难治好,病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有段时间,他办了休学,自己一个人去魔都租了个地下室,半夜去排队挂专家门诊,等等。
病情后来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不能太辛苦,一辛苦就会出问题。他之前也很努力,除了学习,课外还做家教等等。生病之后,这些都不能继续了。
他四处寻医,后来有一阵子,找到了一个疗养院,发起者是练气功的,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又办了一年休学,去那里待了三个月。在这之前,他身边的人劝过他,没劝住。没有人知道那三个月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之后就像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非常信奉那里面的那套东西。他现在外表看起来很正常,可是内在基本都毁了。
我们不能理解他第二次休学,或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那种病痛的折磨,不能理解他想彻底治好的愿望吧。换做我是他,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4
我们家所在的村庄特别小。以前暑假回家,基本只能看到十几个老人。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几年前,大部分年轻的出去打工,年长的在家,种种地,采采茶叶。有孩子的,为了孩子也都去镇上或者县城租个房子住着了,孩子上学,母亲做饭。村里的小店只有两三平方米大小。
很多女孩,特别是家庭父母关系糟糕,或者家庭破碎的,基本上读完初中,甚至没读完,就辍学了。然后去小城市里在餐厅做服务员,或者当店里的营业员等等。薪水不高,而且也干不了多少年。挣的钱还得补贴家用。这就是大部分女孩子的命运。
这些女孩子大部分目前就在重复她们母亲的命运。
我一直很感激我妈妈。如果没有她,我们三姐妹如果也辍学,基本上前面也是那样的路在等着我们。可以说,妈妈是牺牲了她的自由、她的一切来支持我们读书的。这样,我们三姐妹才不至于倒回去。
5
对父母命运的理解,在我这里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自己是怎么来的,我是怎么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的。有一段时间,我很担心自己心理有问题,找了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的网站做了一些心理测试,比如依恋类型等等,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当时想的是如果自己心理不健康,那还是单身好了,别祸害人家。
关于父亲的一些故事,还有我们家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情,我根本不敢往深了挖。有时候,只能选择忽视。比如父亲,他几乎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梦里都被把我炸醒。有时候失眠,会为未来担忧,大部分也是因为他。担心他的身体,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
在某一段时间里,你只有恨和不理解,其实日子反而比较好过,这种情绪很直接很单纯。但是随着长大,对现实的理解加深之后,你会对他的生命进行反思,然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个时候,情绪就复杂了,痛苦就会伴随着你。因为你明白了:他的命运也不是由他自己掌控的。
在某一个阶段,忽略一些事情才能比较好的活下去。生活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真正打开了,你不知道会放出什么妖魔鬼怪来。忽略其中的一部分,几乎就是一种本能。
6
我想,或许这些就是我喜欢蔡崇达的故事的原因,他的故事,他的反思总能引起我对身边的事情的思考。他写得很好,很生动,很容易就能从故事中找到共鸣。
网友评论
想起一个事,可能相似的事情很多。一个邻居的邻居的邻居,,,,家里女儿们出门打工嫁了有钱人,有钱有闲没事干,俩公婆就领了亲戚家孩子过来养,真是个细肉白净的小正太啊,听说小正太本家也不错,总之就是蜜罐里长大的。前两年回家听闻,小正太长大后上大学了,放寒假回家过春节,陪父母奶奶打牌,还赢了点小钱,嘻嘻哈哈上床睡觉,第二天家人叫起床,没人应,上楼一看,全身已经僵硬。不知道说什么,除了叹息。人们都说他就是来这家讨债的,讨完债就走了。
命运啊。
另外,“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至少在我以及我很多同学朋友身上,都得到了充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