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实践二字,笔者便想起些许有关于所谓的直接经验以及间接经验之说,然则,虽同为实践但墨家之实践却与我们十分熟悉的马哲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大不相同。
正如我提到过的“sacrifice”一词,墨家的实践虽名如此,但其实质可分为两部分:一则为墨者自身的节制,二则为墨者对于社会福利的重视与创造。
请见《庄子·天下》的相关论述: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上述文意大致如此,墨子主张君王不以奢侈影响后世,不糜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规矩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的危难,此为圣人之做法,然则墨子之做法有些过分。墨子很赞同像大禹那样为天下奔走效劳,甚至磨掉了自己腿上的汗毛,脚穿草鞋也在所不惜。
孟子更有云: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这看似是一种不同教派间的日常挖苦,但是却也反映出了孟子对墨子的一种潜意识里的恭维。为天下奔走效劳而又不辞辛苦,难怪墨家是一时的显学,为天下之所向,从孟子的话中,将墨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为社会谋求福利表现得十分明显。但值得可惜的是正如庄子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其行则非也”,墨者的思想固然是好的,也是理想化的,只是执行起来太过困难,要求也太过繁复,故其也只是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之中,一时盛开得烂漫,但也凋谢得超过人之预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