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耶殊陀尼诗社看图作诗,天使点赞”每天写诗活动中,诗主给出的图片是一幅强烈阳光照耀着茂密的树林。
由此我联想到的是几年前朗读过舒婷的诗《致橡树》,以及当时试着做的一份放进几十张图片,加上音频,制成了《致橡树》的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我已将《致橡树》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这首诗早已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留在了记忆深处。
《致橡树》作者
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
在舒婷出生时,祖父循族谱为“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舒婷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嫌这个名字不谐音,于是改名为龚舒婷。1979年4月,《诗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诗《致橡树》时沿用了“舒婷”这个名字。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与舒婷一起活跃在诗坛的还有北岛、顾城,被称为朦胧诗三巨头。
虽然舒婷的《致橡树》被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革”之后出现的最早的爱情诗,但是,她的诗从总体上来看,并不局限于朦胧。只是在许多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感受。似乎是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这样看来可以说是朦胧而不晦涩。
《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的“橡树”的形象,和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有着“红硕的花朵”的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的“木棉”形象,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
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认为,这也是一首女性必读的书 。
《致橡树》原文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自制视频《致橡树》局部《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大致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批判当时的爱情观,后半部分是作者推崇的理想的爱情观。
树的形象
首先,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橡树”与“木棉”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自己崇拜的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高大与强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体现着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和追求的女性独立与自尊的理想人格相契合。
否定的爱情观
诗的开头便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自己要否定的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节。
第一节
首先,用“攀援的凌霄花”否定一方攀附的爱情观。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自己的虚荣,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就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其次,用“痴情的鸟儿”否定单方痴恋的爱情观。一厢情愿地淹没在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第三,用“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否定一味奉献的爱情观。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追求的爱情观
诗人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观: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之间。
第二节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不能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
诗人强烈地表示,木棉偏要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更进一步地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第三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
正因为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所以,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而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在这里,诗人毫不掩饰地颂美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毫不掩饰地告诉人们她所追求的爱情。不仅纯真炙热,而且高尚伟大。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也由此早就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诗!
自制视频《致橡树》局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