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减肥微课的第017篇╱
在如今这个社会,宣扬宿命论似乎是件政治不正确的事。尽管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但是在某些事上,先天的因素真的可以决定很多。
01
基因决定你胖成啥样
我们知道身体的有些地方会特别容易长肥肉,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进化的结果。
脂肪会长在一些不妨碍人体运动的地方。
至于为会在哪些部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组合,比如有的人会胖手臂,有的人腰上容易长肉,而另一些人容易粗大腿。
那为什么她可以先粗大腿,我就非得先胖肚子呢?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有没有办法只胖一个地方,或者不要胖到自己讨厌的地方呢?
我的回答是:你想多了。
目前科学上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某些外在的原因会导致脂肪的选择性分布。
翻译成人话就是说,肥肉在什么地方多,什么地方少,先长在哪里,后长在哪里是完全随机的。或者更简单点说,都是遗传决定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你和某个人有着相同身高和体重,但是你俩的体型可能天差地别。也许你俩的肌肉、骨头多少都不同,但最主要的就是你们身上脂肪的多少和具体分布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某个部位的脂肪特别多,特别难减,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其实这都是老祖宗早就给你定好了的啊。
02
要胖胖一圈
要是胖起来只胖胸,瘦下去只瘦脸那该多好,这恐怕是所有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
醒醒吧,世间哪有这种好事。
虽然脂肪的储存可能会因人而异地有着先后顺序或是个人特色,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脂肪形成的越来越多,最后全身的脂肪堆积会逐渐趋于平衡。也就是均匀分布在全身,就像整个人大了一圈。
医学上把这种发胖的变化叫做周围性肥胖,它的特点是没有什么地方是特别突出的,胖得很均匀。
总的来看,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里,周围性肥胖的人是最多的。
尽管周围型肥胖胖起来就好像整个人变大了一圈,但是幸好它减起来也比较容易,效果也是整个人小一圈。
03
肥胖不止一种类型
那么既然有周围型,想必也应该有相对应其它的肥胖类型吧?
的确,这些分类都是根据外表来划分的,周围对应中间,所以还有中心型肥胖。
它和周围型肥胖比较起来有个很大的特点:肚子特别大,腰围特别粗。
大家想想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这种“大腹便便”类型的胖子呢?或者你自己正好就是这样。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身材好的人是衣服架子,穿什么都好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靠衣服裤子去遮掩身上的某些短处,比如腰部腿部的肥肉,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而这些烦人的肥肉正是身上多余的脂肪。
我们很多人根据脂肪的分布情况来看属于周围型肥胖,是由复杂的生理原因形成的,坏处在于胖就胖全身,好处在于至少不是因为什么疾病才引起的发胖,只要用对了方法,减肥成功指日可待。
下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另一种发胖的类型:中心型肥胖。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这里是孟医师的《减肥的那些事》,和你一起学习,一起享瘦人生,我们下期再见。
回复“波动”查看:你的体重为什么忽轻忽重
能够看到这里
说明你是真的想要好好减肥了
那你不关注一下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频和文字为原创
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们这个公众号和别的减肥公号有一点不同。
不是那种今天教你七个减肥小窍门,明天教你吃几种所谓减肥食物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风格。而是从食物、运动、生理生化、心理、习惯等等方面系统化地学习和探讨。
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更像是你们的战友,一起面对我们的敌人:肥胖。
至于其中有关食物、运动、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会慢慢了解,逐步学习。
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