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散文故乡童年
儿时的年味|最爱那满街的花会、铿锵的锣鼓!

儿时的年味|最爱那满街的花会、铿锵的锣鼓!

作者: 浭阳春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1:45 被阅读12次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去世以后,我已有十几个年头不在老家过年了。年前开车回去,在叔伯家里走走看看,就匆匆开车回到城里的小窝,看无聊的电视综艺、抱着手机刷屏,嘴里念叨着“现在过年真没意思……”

父亲在时,每逢年节,家里面总要请几桌“客”。母亲在厨房忙碌,我们这些孩子负责招呼三叔二大爷来家里吃饭。当大人们围在桌上喝酒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就被打发出去,滑冰、放鞭炮……那时候规矩多,孩子不能上桌,不能围着锅台转。

儿时的年味儿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玩儿什么!

二大爷手巧,是扎灯笼的高手。大年夜,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灯笼,所以二大爷家就分外热闹,孩子成群。秫秸秆细篾、糊窗户纸、浆糊、毛笔、蜡烛,简单的材料在他手里就会变成方的、圆的、各种形状的灯笼,还有会摇晃脑袋的“鲤鱼灯”、放在墙头自己转的“走马灯”……

过年那天,天一擦黑,孩子们会打着灯笼走街串巷,形成一条流动的风景。二大爷的灯笼总能成为焦点。有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了跤,灯笼着起火来,哭着回家,大人们赶紧抓把糖块塞嘴里,“过年不哭,明天让二大爷给你编个好的!”

大年初一,二大爷可没时间糊灯笼,他忙着呢。那时候,二大爷还是“文艺青年”,唱皮影、擂鼓打镲样样精通。每年初一到十五,左右各村的花会、武会就要串庄表演,二大爷的领衔的鼓乐队必不可少。这种民俗传承了多年。我们村是高跷和武会。那时候,娱乐活动少,冬闲时节的村民,把“办会”当成主要的娱乐方式,乐此不疲。男孩子最喜欢的是武会,一种如京剧般装扮的民间武术表演。

热闹的武会

过年那天开始“走会”,一般大年初二以前不下外庄,只在本村热闹,每条街道、每一户都走到,图个吉利。彼时,十里八村都是一片喜庆,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摆一张小方桌,一壶茶水,一包点心,一盒烟,三五块钱,作为参演的老少爷们的酬劳。会旗到时,要先放一挂鞭炮,谁家的鞭炮长,就能让表演的队伍多留下一会儿,开个场子演两出。乡村的街道就是舞台,大家图个喜庆热闹,不在乎谁家的钱多钱少。

高跷、花会的唢呐虽然响亮,却远不如武会精彩。从农闲开始,整个冬仨月老少爷们儿就一直操练。大家憋着劲儿,就是为了在“走会”的时候,一展身手,赢得喝彩。据村里老人讲,这项传统源自明初,自老祖宗种下大槐树,传下文武艺,便没有断过。

武会不用唢呐,只用锣鼓铙钹伴奏,以鼓为魂,节奏感强,气氛热烈。与高跷的宽袍大袖相比,武会是短衣襟小打扮,类似戏台上的任堂惠、武松的扮相,头戴六棱抽口硬状巾,顶梁门倒拉三尖茨菰叶,鬓插英雄球,身穿对襟绑身靠袄,骑马扎蹲裆滚裤,还勾了花脸。

武会热闹,却要有施展的场地,所以在拥挤的人群中开场尤为重要。几个老武师手持长枪,眼神一递,跺脚“嗨”的一声,大枪已如蛟龙出海直奔观众面门,吓得大家急忙向后闪躲,如此抢前几步,就拉开一个长条,紧接着,回身撤步,向两边分开,打出一个场。几个老武师动作迅速,很多人惊出一身冷汗。其实,他们早已掌握分寸,枪头离头顶半尺,枪缨子刚好扫到面门,为的就是让人们害怕而后退。紧接着白蜡杆三节棍就上场了,挨着场地周围,“噼啪噼啪”一路打过去,其余武师跟在后边呼啦啦站成一圈,一个场地就抢了出来。

首先上场的一般是新手,表演的是六十拳、粘爪拳、大洪拳、小洪拳等单人拳脚和对打小段。接着有人打着“旋子”上场,除了单刀、双刀,大刀、花枪、三节棍等常见兵器单打、对打套路外,还有“八步连环刀”、“双刀进枪”、“单刀进枪”、“对花枪”、“单刀破双枪”、“一人破二苗”“三杆枪”《八岔庙》等复杂套路。尤其是两杆花枪围着一个人的肩头上下翻飞,那人甩开双臂闪展腾挪的场面,十分刺激。最为惊险的要数“小铡刀”了。农民铡麦子用的铡刀,摘下刀头,在孔中穿一根红绿布条就成了兵器,被柴草磨得锃亮的刀刃闪着寒光,令人头皮发炸。刀身重、刀刃薄的真家伙一上场,两旁立刻鸦雀无声。两个老武师亮相以后,抡起铡刀战成一团,直看的两边惊叫连连。

所有的精彩,全在背后的苦练。武会要求新人三天之内必须把腿踢开,要忍住疼,不怕累,直到脚尖能够到前额,才能开始学习下一步的拳脚功夫。很多人吃不消,回家上炕都要人掫一把才行。熟悉几日后,才以棍棒替代刀枪,每人一杆白蜡杆儿,练习套路。之后才会,由功夫相近的作为搭档,真刀真枪的操练。

现在村里年轻人少,也吃不了那个苦,都躲在家里打麻将,或抱着手机“吃鸡”。乡村的年味儿,随着花会、武会的没落而减少,除了偶尔燃放的烟花,再无往日的热闹。几百年的传承,只能留在回忆里。年味儿,唯一留存的地方,只有酒桌上的吃吃喝喝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最爱那满街的花会、铿锵的锣鼓!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去世以后,我已有十几个年头不在老家过年了。年前开车回去,在叔伯家里走走看看,就匆匆开车回到城里...

  • 儿时的年味 | 村里的锣鼓队

    阴沉的天空,被雾霾层层笼罩着,空气质量指数又爆表了,路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安详。 再有一个月就...

  • 【儿时的年味】那丢失的年味

    看着嫂子发来的图片,那屋檐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溜子,时光哧溜地一下回到儿时的记忆。 大年三十前两天,一场大雪不期而...

  • 儿时的年味#那淡淡的年味

    那淡淡的年味 文:胡亚明 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之间,已经是己亥猪年的年关了。小县城清冷的街道上还没有一丝的年味。只...

  • 儿时的年味/最爱中国红

    红,是吉祥的象征! 红,是喜庆的诠释! 红,是热情的表达! 在岁月的长河里,搜索儿时最深的过年景象:穿新衣,贴春联...

  • 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年也称春节,对于中国人是有着别样的情感的。古老的文明将中国人对年的认知,刻印在了华夏民族的基因里,与生俱来,...

  • (原创)儿时的年味//那年那味

    灵悦轻歌/文 现在的年味非常淡了,只因时光太匆忙。总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小时候的味。那时候时光多么慢,如木心说的那样慢...

  • 儿时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

    早晨起来,看到小区内家家户户窗外挂着酱鱼干、酱鸭,闻到了过年时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童年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前两天和老爸通电话,我说寄了年货回去,今年过年这边家里要来人,我不能和孩子回去了。 那边的父亲沉默了一秒钟说,你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最爱那满街的花会、铿锵的锣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s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