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279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周国平
文/涅阳三水
眼睛是用来看世界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用自己的眼睛看。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在我的教室里,很多孩子抄写生字,一遍两遍错,三遍五遍还错,眼睛完全就是个摆设,除非我在教室里再三强调,他们才能够把字写对。
这就是典型的没带眼睛,看不到自己眼中的世界,他看到的就是别人眼中的世界。
~~
在生活中,往往发生自己的眼睛不起作用的事情。
在家里炒菜的时候,手中明明握着铲子,结果我满处地问:铲子哪去了?
孩子看着我笑笑地:“铲子在你自己手里呀!”
低头一看,可真是,铲子就在我的右手中握着,可我低头老半天,甚至眼睛盯着,依然说找不到,满处在找。
这样的现象很多,早上起来眼镜戴在眼上,却在满处找眼镜;晚上睡觉时,已经把眼镜摘取了,放在桌子上,可是双手依然在眼睛上摸来摸去,寻找着说眼镜哪去了?
能不能看见一样东西,有时候真的并不是靠的眼睛。
这时候的眼睛起什么作用了?明明盯着那点东西,可依然在满处寻找。
~~
曾经听到过檀传宝老师的演讲,他讲了自己家里的一个故事。
父亲师范毕业在阅读《白鹿原》,母亲却坐在沙发上,一会儿打开电视,一会儿关上电视,实在无聊到透顶。
看着一屋子的图书,政府是老师,儿子是教授,这偌大的精神世界,美味佳肴,她都无法体验。
原因就是没有上过学,不会读书,在萌蒙昧的状态中,被局限了一辈子的生命历程,却把儿子培养成了教授。
听完那个讲座,又读到今天的文字,心里边说不出的滋味儿。
这个伟大的母亲,勤劳智慧,为家庭奉献颇多,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因为没上过学,造成的时代悲哀,情有可原。
可是如今的很多人,受过教育,能够阅读,却一天到晚地刷着视频,没有进入过阅读。
~~
我们行走在社会当中,往往喜欢道听途说。
可是,道听途说又往往是不够真实的,须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去触摸这个世界才可以。
当下的网络环境,有许多书在被人们拆解,书的主要内容,书的主要感情,通过拆解,三五分钟的语音,就可以进入到人的大脑当中。
对于一本书,就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触摸,进行了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眼睛?有没有自己的心灵?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自己的疑问?有没有自己的认识?
这些都是未知的,因为这样的阅读方式,你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情感随着融入,让自己跟随着书里的主人公感受一场悲欢。
这样的阅读,能够算作阅读吗?
~~
让眼睛起到眼睛的作用,你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特别是当下的教育环境,为了迎接,面对检测,许多书籍变成了刷题的模式,人物的经历变成了简要的几句话。
这样做,检测的时候就可以应对。
可是这样的阅读,能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样的阅读,你的眼睛不再是眼睛,你的思想也不再是思想,你成了一个容器,一个转换器,一个把知识转来挪去的工具。
眼睛这样来使用,只能是间接的,只能是他人,只能说你压根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