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已经跑步了两千多天,每天6公里在朋友圈里励志别人,也在鼓励自己,也想把每天一边跑步一边思考的想法写下来,把遇到的挣扎和艰难记录下来,与考研路上的同学分享,也同健跑路上的跑友共勉。
2023年11月10日,打卡8公里继续。
跑步进入11月,发生了一些事情,就是天气由深秋进入到初冬,外面的环境已经变化,天气变化也挺大的,我的经常跑步的身体也遭遇了一次“滑铁卢”,3日晚上天气突变,仅仅穿了一件衬衣,周末就不行了。
坚持了三天还是不行,没有发烧,仅仅就是咳嗽,不舒服,跑步自然不能室外运动了,本来计划好的周六周日去板闸公园打卡也泡汤了,健身房也去不了了,就只能在家客厅慢跑走路一样的运动,完成8公里的运动。
9日,去挂水,因为咳嗽有点厉害,有痰,去了医院检查说是急性支气管炎。
我当时也想啊,我都经常跑步锻炼,身体素质一直都很好,怎么会生病了呢?
除了2022年底那次全阳急阳,在家吃药躺了几天,上一次挂水好像还是五六年前了。
医生笑了笑和我说,说明你的坚持运动有效果,这么多年才有一次挂水,40+的年纪已经很好了,偶尔生病一次排排毒也好。
我笑了一下,也是哦,如果不是这项长期坚持的跑步打卡,随着年龄递增、应酬增多,不加以锻炼和控制,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身体状态肯定没有现在好吧。
我记得有人也问我,你都跑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变“瘦”啊。
我很纳闷,都这个时代了,“瘦”难道是和“健康”划上等号的么?
每一个的身体状态都不一样,每一个年龄段的新陈代谢和肌肉保持也都不是一个层次,20+的年轻人稍微努力一下,身材可以大变样,所谓的跑步掉了30斤不在少数,30+的壮年人只要动起来,身材也会改变不少,精神状态一直会很好,40+的中老人只要能够维持现状,有一种在运动、有运动、能运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
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跑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跑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跑完十公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没有跑步前,对运动的认知就停留在体育课和健康教育的宣传片上,从未真正把运动纳入自己的生活,觉得跑步多累啊,一身汗,累半天,每天起得早,得不偿失。
可是一旦选择了自己的运动方式,就会悄然融入,一发不可收拾。
想一想也是的啊,如果不跑步,肚子肯定会越来越大,身体机能会越来越差,本来就是走下坡路的年龄,各器官都是一致往下走,能做的就是保持住、延缓住、稳定住。
在我坚持7年的时间里,我逐渐明白,也深深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而跑步是让你增值最快的一种运动。它能改善你的身体机能,重塑一个健康的身体。
跑步能激活大脑状态,提升思考力和创造力。常在跑步路上进行一次思考和复盘,真好。
跑步能帮助自己摆脱压抑沉闷的情绪,清空烦恼,重构澄澈宁静的心灵。能够用脚步去丈量生活的世界,真好。
作家冯唐从小身体虚弱,容易患病,去儿童医院成了家常便饭。
他害怕去医院,害怕疾病不经意的袭击,害怕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被病痛中断,为此,他开始跑步。
上学跑,放学跑,买东西时跑,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得见冯唐奔跑的身影。
一年后,他就告别了医院,曾经隔三差五的疾病也消失无踪。
如今,他依然每天迎着晨风,绕着天安门跑步一小时。他健硕的身体,超强的体能,丰沛的精力,都在证明着跑步的果实。
这个就是我的榜样吧。
能够在清晨或者黄昏,去跑一跑,动一动,哪怕在健身房或者家里都能走一走,晃一晃,都是好的,因为跑步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丰富。
好多学生毕业多年见到我,还是感叹我还有一股“热情和活力”。
中年以后,跑步与不跑步,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也是跑步让我的身体更健康,让我的心情更愉快,让我的生活更丰富。
跑步,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人生的一种态度。
跑步不仅仅能身体状况,还能改变心态,自己可以独自思考,放松心情,甚至对待生活和工作也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一位外科医生说:开刀是为了治愈,跑步是无需开刀的治愈。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不去追求速度和频度,也不去刻意去半马或者全马,只要每天能够跑一跑,风雨无阻,不管室内室外,让身体保持活跃度、运动感,就是最好的。
那就继续跑步吧,在一跳一落的节奏中,屏蔽世事纷扰,万般放下,重振自己。
文末,口号再次温习一下:我是行动派,考研助力跑,健康益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