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读《论语》 第十三章 信近于义

读《论语》 第十三章 信近于义

作者: 落叶春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18:30 被阅读0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句号为分隔。而第一句又说了两个意思。

        信,就是讲信用嘛,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近于义”,意思是:与人交往,讲信用,合乎道德、道义,那么,说的话,才可以实践承诺。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只有讲信用,讲道义,才可能让别人相信自己。

        恭,就是尊重、恭敬。这也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恭近于礼”,意思是: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古代)社会的法则、礼仪,那么,就可能免受耻辱。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对别人睚眦必报,那么,别人对你也不会有好眼色看。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其实,这句话可以简化为:“因亲可宗”,什么意思呢?就是依靠可亲的人(主要是指亲人,就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当然,我觉得也可以指老婆或老公这方的亲人),才有可能可靠。宗,宗主,引申为可靠。我觉得这点在古代帝王之家最能体现了,那就是非本姓,不封王。就是不是同宗的人,是不能封王的。这点,从西汉就开始,不是姓刘的,是绝对不能封王的,最多封侯。但是,即使这样“因亲”,也并不是都可靠的。西汉的“七国之乱”,就是姓刘的打姓刘的;明成祖朱棣,也是从自己的侄儿那里把皇位强了过来的。

        所以,读《论语》,不是一味的按照其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是要辩证的读,并加以自己的分析和联系当今社会的情况,来继承和发扬。

        有子的这句话,其实就讲了两个字:信和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 第十三章 信近于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u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