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重新回去的秦娥,被分到厨房去了。
一个12岁的小女孩会干什么呢?剥葱,剥蒜,洗碗,择菜,这些是最基本的事情。
厨房里一共有三个人,管理厨房的姓裘,叫裘伙管,负责炒菜的姓宋,叫宋师,负责配菜的姓廖,叫廖师。
他们有人问秦娥叫娃,有人问秦娥叫娥儿,不管谁叫,都是高高的嗓门,这一点,让秦娥非常不喜欢。
但是不喜欢也没有办法,要慢慢适应这个环境。
~~
来到厨房的秦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直穿着她的练功服。
无论谁说都不肯脱下,宋师拿给她套袖,她不肯带;还专门给他改了劳动部的围裙,她也不肯穿。
廖师还在劝说着:“也不练功了,还穿着练功服干啥?戴上套袖,系上围裙,就算是入行了,干啥不得有个干啥的样子嘛!”
即便如此,秦娥就是不肯戴上套袖,也不系上做饭的围裙,就穿着她的练功服。
这一份固执的心态,这一份倔强的心念,让人感慨着,秦娥还是要把唱戏练功,当做她人生的主要任务了。
~~
有一天,秦娥搬家了。
她把住的地方,搬到了灶门口,这里是独立的一间房子。
当晚上闩了灶门口的那两扇木门,这里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用秦娥自己的话说,有了可以闩上门的安乐窝了。
有了自己的空间,秦娥的那颗心,就慢慢转了起来。
这么一个宽大的地方,可以劈叉,可以下腰,可以练不少动作,甚至还可以练表情。
无论练习什么,都没人能够看得见。
单单这一点,秦娥的心理上就特别舒服。
~~
有一天,她正在灶门口烧火,看到三个灶洞的火,都烧得呼呼响,就一下子忘了,兴奋得把一条腿控上了头顶。
结果老戏精苟存忠来换火种生炉子,看到了秦娥的动作,一下子激动起来了。
“你愿不愿意武旦,要愿意了,苟老师给你教,保准能交个好武旦出来。”
这样的话,听在秦娥的耳朵里,。又是激动又是忐忑,为了礼貌起见,随便在苟存忠面前点了点头。
自己是一个厨房的烧火丫头,还可能有唱戏的未来吗?
~~
没想到,这事儿真的成了!
从那以后的每天早上,苟存忠都要到灶门口,检查秦娥的练功情况。
秦娥经常是把火一烧着,就先压腿,压完腿,狠劲儿踢那么80~100下,又练拿大顶。
什么是拿大顶?
专门去进行了查找,就是两手撑地倒立,双脚斜靠于墙上。
换句话说,就是倒立。
苟存忠给她讲着说:“拿大顶时,不仅练双臂的支撑力,更重要的是练腰上的控制力,只要腰上给劲儿了,才能支撑得长久。”
苟存忠还给秦娥上了满满的一堂课,让秦娥知道,戏班子就是靠旦角这盏灯照亮的,让秦娥去争,拿真功夫去争,拿真本事去争舞台上的那盏灯。
他还说,看中了秦娥的乖,看中了秦娥有潜力,能吃苦,是块唱戏的好材料。
最后,还说了一句打赌的话:“这娃要是唱不出名堂了,我就学生在灶门口上吊了!”
这样的说法,让秦娥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要跟着苟存忠好好学戏。
~~
因为苟存忠天天来检查秦娥的练功,引起了廖师的巨大不满。
一来二去,两个人在灶门口大干了一场。
廖师让秦娥专心的学做饭,学做菜,不要再把练功学习当回事儿。毕竟秦娥现在人在厨房里,这才是她最应该做的事情。
廖师彻底把话说死了:“以后这灶门口,你不能进,要换火种,得经我批准。”
秦娥学习遇到了很大阻力,苟存忠让她学,可廖师咋都不让学,还处处使绊子。
最后,还是米兰把廖师给摆平了。
廖师放出来话说:让秦娥在烧火做饭喂猪以外,也可以适当学学戏,但主业,还应该是炊事员。
从那以后,苟存忠再也没有来灶门口换过火种了,但秦娥练戏练功更加刻苦了!
~~
因为舅舅的离开,十二岁的秦娥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学戏的学生,到烧火的丫头。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啊!
最关键的一点是,秦娥住的地方——灶门口,足够宽敞,足够安全。
宽敞,可以练习很多动作;安全,可以避开去其他人接触。
这对于秦娥来说,是舅舅离开后,第一次心理上的富足,第一次心理上的安全。
因为练功,才有了被人发现的可能,才有了伯乐来看中的机会。
这些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心有愿景,只有心有目标,只要付诸于行动,梦想实现的机会,就可以与你很近很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