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872/992cc16b8d06eb28.png)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在《論語》中,這個:“讷”字,和“佞”字是對立的。
也不是説,“讷”好,“佞不好”......只不過可能是孔子本人,通過自己的领悟,和观察......所总結出的某種人身上所具备的:‘通點’罢。
道理是這樣的。也不能簡單地,去用“好恶”來划分;因為,這只不過是孔子自己的喜好,而已。仅此而已。孔子代表的呢,在华夏文明中,除了上古的贤王們,因為可能鲜有文学作品传世,故,我們后人對于他们的主张、和见解,所了解的都是比较片面的信息。有较完整的作品传世,同時又具备贤王之德的古人里,孔子可以説,是首当其冲了。
道理是這樣地。孔子呢,其實,叫:‘孔王’,也可矣。
因為按照‘道理’來説呢,孔子是具备‘王者之德’的。
可是,我們也知道,他没有王者之位。當然,這是一個“易学”問題......
不深做讨论。孔子被称为:“圣人”,是在宋以後......大概元、明、清的時候,“孔圣人”,“孔圣人”......就流行开了。
實際上,罢孔子推到“圣人”的位置上,這種行為已经是统治阶层,為了便于管理、和统治,而給人們上的铐、镣了。并不是一個‘理性的結論’。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经過我自己,自身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发现,起码“四書五经”,研究、学习,對自身的文化成长,對自身的修养以及行為方式的规范上,甚至對于世界,人生,宇宙的理解,(我認為)都是有益和积极的。
道理是這樣的。罢儒家作为统治者們,便于管理,和集权的工具,是宋朝以後的事。而,罢孔子推到圣人的位置上,我不知道孔子自己料没料到。
而,不論是孔圣人也好,孔王也罢,孔子的思想,代表的确实是:‘華夏人心中的光明面’。
道理是這樣的。西方的光明,他們可能叫:“The bible”.華夏的光明,我認為,就是:“四書”(既:《論語》,《大学》,《中庸》,和《孟子》)。阿拉伯人,黑人,等等罢,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雖不能説:孔子就是‘光明’。但其實,也差不多......
我認為孔子代表光明,這麽説,是比较合适、也合理的。
道理是這樣地。所以,孔子的喜、恶,其實,也就代表了一类人的:喜恶。而,就:‘讷’与‘佞’两個字來説,來看的話,在《論語》中,孔子显然是不喜欢:‘佞’的。因為孔子直接说過:“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出自《論語·先进11.25》)起码在《論語》中,孔子本人并不是很喜欢能説会道,“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学而1.3》)的人。
道理是這樣的。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出自《論語·公冶长5.5》)有人説:“冉雍这個人‘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焉用佞,説明孔子的确是不支持這種:巧舌如簧,以及能言善辩的行為方式地。
道理是這樣的。与之相對地,對:‘讷’(這種行為方法、和方式......)倒是不反對地。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出自《論語·子路13.27》)‘讷’近仁,以及:“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4.24》)説明,孔子對于:“佞”(這種行為,和思维方式)而言,更倾向于:“讷”這種行為,和思维方式了。
道理是這樣地。“君子欲讷”,對“君子”的定義呢,我记得,朱子説的很好......朱子(既:朱熹)説:“一切圣贤,统称君子”(出自《朱子语类》)。
道理是這樣的。其實説白了,所谓君子,無非是:坚定内心光明面的華夏人,而矣。就像子夏説地那样......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出自《論語·学而1.7》)其實,我們這些历朝历代以來,真正是为己而学的,像我现在這樣,真正、系统的研究儒学的,不為名、利,只為:‘知’的人;其實我們這些人,学到最後,也無非就是個:忠臣,孝子。仅此而已。但之所以:学,学儒,一方面是命运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譲自己對于自己现在所做的,為甚麽要做,以及,該怎么做等等......做到一個:清醒。明白。也就這樣了。但,如果您生下来,就清楚、明白地話,那就不用学......
這種人,就是孔子説的:“生而知之者”(出自《論語·季氏16.9》)但,孔子也明确説:“我非生而知之者”(出自《論語·述而7.20》)所谓“生而知之者”,就是指的:未经後天的学、和训练,就能坚定、坚守光明的人......
1.
我不是這樣的人......孔子説,自己也不是。君子(某种意義上講......)是天生的;但君子(人格)也是後天学、思结合,与训练而來的。
故,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論語·里仁4.24》)就是《論語》的编、撰者們,告诉我們后世這些‘坚定内心光明面’的人,要我們:少説話,勤修炼。
如此而已。----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六月廿六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