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今日看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内容变现方面,美国的互联网比中国的互联网差在哪里?

内容变现方面,美国的互联网比中国的互联网差在哪里?

作者: 刘淼 | 来源:发表于2017-01-07 09:06 被阅读2624次

如果说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不如中国,也许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毕竟美国的互联网比中国发展早了不少年。不过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突飞猛进,在很多方面,国内的许多互联网产品从易用性和普及性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相应的互联网产品。

Ebay首页

ebay虽然是互联网拍卖的创始者,但相比淘宝而言,从用户体验、商品种类等各个角度已经差了太远,看一下ebay的界面,会发现它的设计风格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Twitter这些年来的发展也不如微博,导致后来市值被微博所超过,近几年,Twitter产品上的主要改进大多在追随微博。

不过不管是ebay还是Twitter,与它们在中国的同类产品相比,从功能上来看都差不多,只是产品形态和规模上的差异。但在内容变现方面,美国互联网行业与中国相比,就不再是规模上的差别,而是有无之间的差异。

纽约时报的付费墙

一方面,美国的主流新闻网站,“付费墙”(paywall)的机制非常完备,华尔街日报的每篇文章都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纽约时报每个月向读者提供十篇免费文章,接下来再读就需要付费。相比之下,中国的新闻网站大多是免费供读者阅读的,纽约时报的中文站也是完全免费向用户提供。

另一方面,对于非主流的内容提供者,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开发“付费墙”系统的话,就很难向普通的用户收费。而在中文领域,文章的作者则可以通过各个平台的打赏系统获得一定收入。如今,“打赏”的按钮常见于各个中文原创内容平台,但在美国的平台上,则很难看到“打赏”按钮。创办Medium的Ev Williams在坦陈Medium需要“转换方向”的文章中说:

我们尚未找到一种促使优质内容获得付费的方式。

为什么像Medium或是Tumblr这些美国互联网写作阅读网站无法提供一个简简单单的“打赏”按钮,让读者们主动为优质内容付费呢?

这就是中美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线支付领域所存在的一个巨大差异,美国的互联网行业,至今尚未有一个像支付宝或是微信那样方便的在线支付方式。

美国虽然也有一个在线支付工具Paypal,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果通过它来收款,需要交给它一笔不小的手续费。

前几年,我的小说《西红记》在网上售卖,使用Paypal收款,本来我给它定价1美元,却发现Paypal针对每笔交易要收取30美分外加5%交易额的手续费。也就是说,每收1美元,我需要支付35美分的手续费,这样的手续费率太高了。

后来,我把价格提高到了3美元,相当于每次卖3本,即便如此,每笔还是要交45美分的手续费,总体而言,手续费降到了15%,但仍然不算低。也就是说,通过Paypal这样的工具进行在线小额支付基本不可行,而用户们又不大可能为每次小额支付填一次信用卡。

相比之下,国内的支付宝或是微信作为收款工具,手续费基本上接近于零。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内容如果需要变现,在线支付手段相当于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是大大落后于中国的,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反洗钱或是反在线赌博的原因。

华尔街日报或是纽约时报采取的都是订阅收费制,哪怕只是为了看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也需要订上一个月,用户至今没有途径购买单篇文章。而像华尔街日报或是纽约时报所提供的内容,并不是互联网内容的全部。

网上还有大量用户产生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需要获得回报。用户在简书或是微信公众号写作时,可以获得打赏,而这些打赏是刺激作者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有效手段。如果无法形成一个内容变现的生态,作者肯定会失去持续提供好内容的动力。

在美国,一个作者想要通过在网上写作来获得收入,要么寄希望于文章被大媒体采用支付稿酬,要么只能寄希望于页面上的广告。而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写作者们变现的方式则比美国多出一个维度,作者可以通过接受打赏或是直接对内容进行收费,因为支付宝或是微信接近于零的手续费使得用户为单篇文章付费的成本极低。

所以,一个美国的自媒体写作者哪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最终获得收入也不得不依赖于广告;而对于中文自媒体写作者来说,成为彭小六这样的“简书一哥”意味着可以更加快速直接地获得收入。

在支付宝和微信在人群中高度普及的基础上,也使得以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各种收费方式成为可能。比如说,在微信群内进行知识分享,通过红包的方式收费,或者干脆在支付宝设立进群需要交费的付费群,这在美国的互联网环境之下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互联网内容领域的创业者而言,这也是不容错过的通过内容产生收入的方式。


坚持日更,2017年每天早上8点到9点之间发文,欢迎交流。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amumum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我的私密群招募
前一百名入群者赠送我刚上市的新书《笑话方法论》一本。
如果你写了《笑话方法论》的书评,也欢迎点上方链接到该专题投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9d0a825afed:很客观的分析,那在未来国外会不会出现像微信和支付宝一样的平台,如果不会原因会是什么呢?政府的阻力吗?
  • 2afe4a88baa0:在线支付领域,美国大大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反洗钱和反在线赌博?请问这个或许的结论是有依据还是作者猜测的?
  • 妖明岳: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确是跨越式发展,但美国写作者稿费可比中国高多了,中国打赏等变现方式只是对低稿费的补充。想想国内那些主流文学刊物,千字五十价位,还把逼格摆的贼高,刊你是瞧得起你,这种情况下不少作者还想着倒贴钱上刊,可笑的是这类刊物穷的快倒闭了。
  • 小兄弟:感谢分享
  • tormahiri:😂哈哈我认为这个篇章非常不公平,我们国不断抄袭美国产品 我们一点儿也没有承认缺陷的觉得
  • fallrainy:现在线下无处不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互联网确实很强大
  • zhangsan5421:去了台湾之后,我也有台湾互联网没有大陆发展的好
  • 小事回收站:还是国情的原因吧!线上规模,我们暂时大一点;但线下实体,美国比我们强很多。

    就互联网发展方向而言,中美有体制的差异,也有人们使用习惯的问题,也涉及到作者所提及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我不怎么在海外买买买,就不说美国了。拿我们国家来说,人口基数和线下实体的高成本,为互联网繁荣打下了基础,支付手段的便利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包括支付宝走向海外,基本上也是为海淘的国人服务(在北欧和日本布局不算晚,但“本土化”进展很慢,老外不待见);

    至于内容变现方面,我倒想说下微博。以前我待过新浪,学生和高端群体很爱玩微博,特别明星号的黏度很高,只是被风头正旺微信抢到较多的中产阶级用户和部分段子手,引起社会热点话题向微信转移,但核心客户群体依旧还在。所以,当微信开始走上QQ的老路,热度下降时,大多数人以为微博又活过来,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死过...
    小事回收站:@枫起時 这些只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05b78349993b: @枫起時 能说说思考出了什么吗
    枫起時: @小事回收站 乍一看挺对,仔细想,都不对
  • daeb234c45a9:好,很吸引,真的不错
  • hubsul_nvtag:中国局域网用户正在讨论互联网的事儿
  • 天上水中:各有各的优势,只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走在美国的前面了。:kissing_heart:
  • 花道辣椒:不对,你忽略了美国华尔街那些家伙。为什么支付体系这种东西在美国没有建立起来,要知道,Paypal的建立可是在支付宝之前。很大程度,是因为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扼制了国家政策,所以想搞外国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创业邦们基本毫无希望。
    只讨论结果,不讨论形成结果的原因,为什么?
  • 062899fa1f1d:很受启发
  • 婴儿看世界:中国用户众多,创新层出不穷,还是很有赶超的趋势。不过一样有不少监管,应该时常各取所长。
  • 不戒大师He:从0到1,确实重要,但从1到N也可以有创新
  • 怡记:美国的互联网没我们中国发展的好。

本文标题:内容变现方面,美国的互联网比中国的互联网差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ax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