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道通来信说:“你教导过我,在事上磨练,一天之内不管有事没事,只要一心培养心的本体。如果遇到事情有所感触,或者没有具体事情,自己有所感觉,怎么能说是没有事呢?在事情上,我们凝心思考一下,大概能想明白事情理当如此,就好像没有事情一样,尽自己的本心罢了。但是有些事情仍然是处理的好和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因为事情来得太多,需要根据优先次序来对待,只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为其所困,即便自己竭尽全力去应对,但是精神上已经觉得衰弱。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境,我想还不如做减法,宁愿少做几件事,也得培养自己的心体本原,我这样做你怎样看呢?”
王阳明回复说,你所说的功夫,就你这样的天分,也就这样了,但是跟圣人的功夫,还是有出入。但凡做学问的人,终身只做一件事,从年少到年老,从早上到晚上,不论有事没事,只做这么一件,这就是“必有事焉”。如果说宁愿不做事,都得培养心体,那就有两件事了。
必有事焉就要勿忘勿助,事情来了,就尽到自己的良知去应对即可,所谓的忠恕离道不远了。其意思说自己按照忠恕的要求做,错不了多少。所谓的处理的好与不好,未必就是不好,只不过是担心自己名誉受损,得之再失去吧,不能再做致良知的事情吧,平日里所谓做得好的事情未必真的好,做得不好的事情,那是担心自己名誉受损,自己毁掉了良知吧。
必有事焉就是一以贯之之事,而不是事上练的大小事。培养心体就是需要一以贯之的,无论实际上有事没事,自己都得思考自己如何按照天理的方向去做决定和做事。培养心体就是致良知,如果自己因为个人名誉得失,或者因为利益得失就来反思事情做得好与不好,那么自己还是将培养心体和具体事情分成两件事,我们所做的就是一件事,培养心体,致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