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五年级的女儿主动跟妈妈提出,要用做家务的方式赚取自己的零花钱,并把刷碗、扫地、拖地等进行了明码标价。
一般的妈妈听了肯定高兴坏了,可这个妈妈则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女儿这是怎么了,而且女儿的要求和自己一贯的理念相冲突:家是讲感情的地方,怎么能这么赤裸裸的谈钱呢?
女儿却说:你们把我养大肯定花了很多钱,现在我长大了,有点能力了,零花钱再伸手要我感到很内疚,如果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零花钱,那我花起来就踏实多了。
妈妈还是没同意。
过了几天,孩子竟然付诸行动了,刷碗、扫地的就干上了……
妈妈一看到了这个地步,再阻止就不通人情了,但又不甘心让钱污染了纯洁的感情。
这可如何是好啊?

家,确实是讲感情的地方。讲感情的地方,谈谈钱,行吗?
往根本上说,家庭就是经济上的互助组织。当然,家庭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但任何功能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说白了,没经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钱)都是空谈,因为活不下去。
孩子说的对,父母养大自己一定花了很多钱。家庭的感情体现在,父母花这些钱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是不计成本的,是不会给孩子记账的。但这些特征都不能否定养孩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行为。
我们人的本能,付出了就想得到回报,而且至少想得到和自己的付出相等的回报。那我们这么不计成本的在孩子身上付出,和孩子讲感情,就不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点什么吗?
假设,父母重感情,孩子重感情。假设,父母老了,孩子养老的时候没那么讲感情了,或者没父母想象的那么讲感情了。
我们能接受吗?
孩子提出用劳动的方式赚取自己的零花钱,这和家庭讲感情一点都不矛盾。之所以妈妈觉得冲突,那是因为妈妈头脑中的知识有些少,思维框架有点小。
如果我们把脑袋里的知识和思维框架比作一碗水,那滴上一滴黑墨水,这碗水就黑了,这就代表冲突了。如果我们脑袋里是一大盆水呢?是一太平洋水呢?一滴黑墨水就被稀释了,就被包容了。
观念的冲突,体现出的就是一个人头脑中知识的多少和思维框架的大小。这也给我们指出了缓解或者避免观念冲突的方法。
花自己挣的钱心理踏实、不内疚,这看起来就是个常识,但放眼望去,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做不到?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做不到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父母太注重感情了,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内疚的。而这也就剥夺了孩子从小锻炼、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
孩子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已经付诸了行动,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借用佛学的一个说法,父母要在这缘起的事情里顺势而为,决不能逆潮流而动。父母如果能打破自己固有的观念,积极的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孩子良好的“财商”,让孩子在这个年龄就建立起金钱与劳动的等价关系,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长大了,孩子独立了,尤其是在经济上独立了,才有能力注重感情。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