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水墨青绿同里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7-12 08:16 被阅读0次

江南的每一个小镇,都有一个美丽婉约的名字,每一个江南小镇的名字,都像是一首绝美的诗,同里就是这样的。

江南水乡古镇,风景差不多。但是,每地各有特色。南浔富雅书香,西塘小家碧玉,木渎园林惊艳,甪直古朴桥美,周庄水韵悠扬,而同里,如水墨画般静谧,静卧在苏州市吴江区一隅,能让世人不忘的是一种江南水乡的妩媚、水灵灵的精美,仿佛令人穿越到旧时江南。

同里的老街是静谧的,碧水古桥,临水民居,民居几乎是清一色的白墙、灰砖、黑瓦,外简内丽,随风飘动的蓝印花布,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

同里名门望族多,粉墙黛瓦的明清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五十多处,这在江南古镇中是独一无二的。同里因水成街,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民居是同里一道风景线,它散落于古镇的大街小巷,散落在古镇每一个有碧水流过的地方。

我漫步在狭长的青石板路上,感觉是那样的舒缓。同里,宛如一条流淌着岁月潮风与生命色彩的河流,岁月的留痕,给古朴小镇注入了活力和希望。

水很清澈,水的绿和树的绿叠合在一起,使水泛着墨绿。河两岸的香樟绿意正浓,枝桠茂盛向河心伸去,那绿树掩映、依水傍屋的民居,以及河边挂着红灯笼,倒映在河面上,让人有一种淡然出尘的韵致。

缓缓的绿水,串联着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再配上古镇的桥,“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一览无余,显示出一种凝重、古朴的美。

古镇还住着当地居民,不时的看到婆娘临水洗衣,耄耋老人闲坐岸边,河中的船夫慢悠悠地摇着长橹,划开河中的绿波。

临水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铺保留着传统的门板,没有油漆的光泽,只有岁月的印痕。那一片片窄长叠靠在墙柱旁的门板,它留住了旧日的时光,给人很多回望历史的怀旧遐想。

每走几步,就是一座石拱桥,古桥也是同里的一大特色。同里古镇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了。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

余秋雨在《江南小镇》中曾写道:“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足的,而同里却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安居的奇怪心愿。”可见,同里是适合生活居住的地方。

慢慢前行,驻足观望,各种桥不经意间便闯入眼帘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太平、吉利、长庆”三座古桥了,它们沿河道而呈现出品字型结构,人称“同里三桥”,它们是用花岗岩石构筑而成的,远看着,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毗邻而居,如同三朵美丽的姐妹花,彼此陪伴着,静静地守望着。

同里的老街是宁静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

古镇街很多,街与街之间有里弄老巷相通。弄巷里狭窄的石板路面两旁,高高地耸立着泛黄的白墙和灰色的屋脊楼角,使弄巷更显幽深绵长。弄巷的墙角,生长着细密的苔藓和不知名的小野花。掩于深巷中的庭院,雕花的门窗,小砖小瓦的房宅,苍劲翠绿的树木,总会给人一种古朴而幽静之感。

我走进幽深的巷子,触摸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鱼行街的穿心弄,长达三百多米,下脚发出闷声闷气空洞声,却原来石条下是空心的。打江南走过的轻浅脚步,被放大了加重了。

在这里,让我想起了《情归同里》中男女主人公在穿心弄相遇的一刹那,于是我也在“穿心弄”中来回走了两遍,可惜却没有影片中那让人期待的艳遇。

深宅大院,园林建筑,每一处风景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人说同里有“三多”,除了桥多、名人多外,这里的明清建筑多如繁星,有退思园、环翠山庄、耕乐堂、三谢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退思园”了。

退思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句。园主人任兰生,清光绪按察使职,勤政爱民,无数次奔走于黄河水患堤岸、解囊赈灾,盛年时遭污被贬,费十万雪花银建园,寄情于诗书山水间。

苏州园林是隐逸文化的集中表现,园主也不免随俗了,只是退思二字仍可读出一腔忠君报国心。建园后不日,任兰生即在曾国藩跟其他同僚的保举下,再赴安徽治理水患,伤逝防洪护堤中,年仅五十一岁。

退思园位于同里古镇核心,大门很不起眼,而布局小巧玲珑,诠释了园林精髓,园林十亩弱与苏州网师园面积相近,归于小巧园林之列。

退思园是同里画家袁龙设计杰作,建筑布局呈自西向东横向布局,即西宅东园,与通常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似有观念上的突破。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从宅开始,到庭院结束,春夏秋冬四景的发展主线,一气呵成。

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组,西组建有轿厅、茶厅、花厅三进;东组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并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宅园分割处是一月洞门,门额“云烟锁钥”。门前一株生了绿苔的香樟树,江南人家又称其为女儿树。生囡人家在孩子呱呱落地后种下此树,女儿出嫁时伐树做成嫁妆,娘家陪送的樟木箱可是必需有的。

待客处坐春望月楼上东一处开朗揽胜阁内,可看到花园全景。想那宾客中的女眷在细雨蒙蒙中,轻摇团扇,阁中高远处眺望雅苑,是何等惬意生香。

园景以荷花池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例,房、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漂浮在水面上,可谓独秀江南,在建筑美学上也堪称一绝。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堂前有一平台,突出于水面。“退思”之中,又有了进取之意。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

栖泊于中庭的船型建筑闹红一舸舫,两侧有高大的白玉兰和广玉兰各一棵,明合园主名的“兰”字,隐喻着园主心底的清白跟广博。池水中一帆似出行又若归航的舸船,几朵若浪花儿的太湖石,随意又故意为之的在船边围拥。水穿石隙,潺潺有声,仿佛船行江海,潮汐相伴浪花随行。

石舫在苏州至全国的造园中被广泛应用,最著名是颐和园中的清晏舫。舫的建造是园林一部分,园林有水必有舫。进至舫中,时光恰恰好。日影儿把雕花镂空的门扇印在地上。浮光掠影间恍见园主与诗书满腹的园林设计者袁龙相对,燃水沉品香茗。行伍出身的任兰生高大魁梧相貌端严,设计师却温润颜如玉,行止洒脱有出尘之态。风叩门扉光影微动,两人已隐没在经年流光里。

来到同里,就像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没有绚丽的浓墨,只有素色的渲染;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小桥流水,似一本厚厚的书无法掩卷,只想把它揣在怀里慢慢地去重温,细细地去品味。

相关文章

  • 乡情散文:年的记忆

    乡情散文:年的记忆 文字丨司马喆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电视里熟悉的旋...

  • 五分钟,教你画青绿山水画教程

    除了水墨山水外,浅绛山水、青绿山水为喜闻乐见。浅绛山水是以水墨为主,辅以花青、赭石冷暖两种色,属于淡彩山水。青绿山...

  • 写作日更~【三十七】青绿山水范画欣赏

    除了水墨山水外,浅绛山水、青绿山水为喜闻乐见。浅绛山水是以水墨为主,辅以花青、赭石冷暖两种色,属于淡彩山水。青绿山...

  • 水墨同里 词不达意

    秋末,苏州的天气总是有雨的。雨水夹杂着异乡泥土的腥气,入鼻总是陌生的。天色昏暗,人也慵懒了不少。水乡总是温吞着,默...

  • 【手机摄影】|水墨同里

    旅行,时常触动我内心最温柔的那根弦了。 街拍 想起鲁迅写的《社戏》

  • 山水画分类及特点

    山水画以墨与色的比重区别来分,可以分为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五类。 大青绿山水画面以...

  • 人间天堂 自在苏州(四)

    梦里水乡——水墨同里 自从周庄在全国走红,苏州附近的古镇同时走红了!木渎,同里,锦溪……...

  •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代表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虽属写意之作,但不乏...

  • 散文丨盛夏清晨里的思绪

    散文丨盛夏清晨里的思绪 ——致某人L(读《致橡木树》有感) 文图/城北听雪 ...

  • 青绿水墨-改步变古

    唐代山水画已出现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 李思训作品《江帆楼阁图》,是早期山水画的重要遗存,反映着盛唐时期,帝国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水墨青绿同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me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