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我在一些写作平台、报刊杂志发表了一些小文,去年也心血来潮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偶尔将原创的小文与同学、朋友们分享,不少朋友不仅花费时间阅读,还关注了公众号并在朋友圈里分享转发。对此,我甚感欣慰,亦深感惶恐!
前不久,有几位阅读过小文的文友、同学跟我说,写得那么多、写得那么″好″,是不是可以考虑结集出版了。当然,这些赞许有很大成分的高抬意味,是期盼,更是鼓励。
对于朋友们的鼓励和抬爱,我并不是没有心动过,并且还有过很强烈的冲动。因为,谁不想出名?谁又不想名利双收!可以这样说,名利思想人皆有之。我认为,一个人有一点名利思想并不是什么坏事,追求功利、追逐梦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但静下来想想,书还是不出吧!虽然我始终坚持写走心有温度正能量的文字,但我还是怕……怕我肤浅的思想、稚嫩的文字,误导大众,误人子弟。再说,出书不一定出名,出名不一定就能生利。
书是什么?书,是巨大的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高尔基曾经告诫人们: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地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对于书籍,从孩童时期起,我一直怀有一种敬畏感,对于写书、编辑出书的人也是充满了敬意和向往。在我心中,文字是有生命的,写书、出书是神圣的,因而对作家有一种高不可攀的仰视感。因为好的书籍,不仅是生活,还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泉源;它能把人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成为认识时代、洞察事物的智者。
曾几何时,书和写书的人(作家)突然变得不再高大、神圣了。因为,一些装帧精美的自费书就像花瓶占据着书店的柜台,虽外表光鲜,但腹中空空;就像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躯壳,虽肌肤丰腴,但内囊腐朽。而写书的人则像前些年人们调侃的“大师满街走”一样,失去了让人肃然起敬的“作家”的神秘光环。
前不久,我的几篇小稿,一些朋友看了觉得还可以,就建议我给一些刊物投稿。由于不知道投稿地址,就上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散文投稿”,一下子蹦出了许多征稿的网站,并且出现了对话框主动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一阵狂喜,打开一看,原来全是收费发表文章的网站。也就是说只要给钱,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发,并且有的还说,可先发文章后付费,作者不满意还可以修改,就好像是商品一样,购物者不满意还可以退货。更恼人的是,当我询问投稿有没有稿费时,工作人员立马中断对话,任你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
我的热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看来写严肃类的稿子、靠投稿赚稿费维系生计已经很是艰难了。我经常收到一些作者的留言说,一些质量比较高的稿子为什么在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写作平台里其阅读量却少得可怜,而一些甚至文理都不通的标题党的“精品”点击量却高得惊人,一下子就成为了一些专栏的签约作者。
浮躁,满世界的浮躁。如果连写作也变得浮躁起来,那面世的文字也一定轻如柳絮、薄似蝉羽。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接受凤凰网舍得大讲堂“对话余秋雨”中说,对于冠在他头上的一些头衔并不在意,始终以一个“写作的人”自居。从他的谈话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位大家的谦逊风范,更读到了一位德高望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和治学态度的严谨。
大学者尚且如此,而我们这些码字的无名小卒更应沉心静气,冷眼观世界,我手写我心。
不求自己的文字能永续流芳,但求这些朴实无华的小文不贻害他人。若如此,我心安矣!我愿足矣!
(图片选自网络,致谢拍摄制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