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玩格闹派

作者: 古眼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19:45 被阅读0次
    【谈古论今】玩格闹派

    这个词是两个词的组合,一玩格,一闹派,“玩”与“闹”意义相近,都是动词,含轻微贬义,指的是不正当、不恰当、不得体的一些行为。理解难度在于玩与闹的内容:格、派。派是派头、气派,好理解,闹派就是:本是小马仔,却摆出一副大哥大的派头。那么“玩格”呢,意思是:(受虚荣心鼓动作祟)闹享受,摆排场。

    本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主张个人的享受和排场,除非你是极权附身,否则你只能服从安排和分配,安守本分,安分守己,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岁月静好,不敢存“彼可取而代之”或者“大丈夫当如是也”的非分之想。玩格,只能偷偷摸摸进行。后来,国门洞开,继而衍生出“玩洋格”一词来,因为洋大人的缘故而自由了些许。

    比如:“你娃儿命好哦,吃大餐玩格,洗桑拿玩洋格,我们贱命一条怎么比得了?”

    那么,这个“格”所指为何?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格,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在跑马圈地的封建时代,王侯们把它插在土地上宣示封地边界呢。有人插了树枝了,你就不能再去侵入,不然就“失格”了。因此,降格民间之后,把“失格”视为失去了礼仪,误入了别人的私有空间。失身事小,失格事大啊。

    无论庙堂江湖,有格就必须遵循。官场上迎来送往有严格的规格,特别讲究接待的等级礼遇,民间也有民间的亲疏远近。一部《礼记》记载的就是国人为人处世之“格”,要活得像个正宗的中国人就不能丧失这些格。

    陶渊明上任彭泽县令没多久,郡太守派出的督察组前来巡视。督察专员下榻宾馆,差县里负责接待的干事去唤县令来见。陶渊明本就很厌烦这种事,不愿见把鸡毛当令箭之人,但不能不见。勉强起身,干事提醒见上司得穿官服,否则有失体统,失格得咎。陶渊明不耐烦,索性转身回衙,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挂印而去。

    当然,在我们漫长的儒家“君君臣臣”上下有别的等级历史上,陶渊明的失格是小概率事件。民间虽然也讲不能失格,但还允许一定程度内的玩格。可跨界,可客串,作票友,相对来讲肯定自由一点,毕竟礼不下庶人。

    这几年,社会上不是流行讲究“格局”么?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喜欢把它挂在嘴上。其实,细想起来,这是贫富差距过大、等级固化、社会越来越处于停滞状态的一个表现。流动艰难,自由收紧。以致于大面积地推广“网格化”管理,不准玩格,不准闹派,其实质是希望把每一个个体都牢牢地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动弹不得,便于控制维稳。

    “玩格闹派”的意思就是:摆阔气,闹派头。如果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作支撑,有足够的社会地位作保障,那么这份夸张的阔气和派头,就似乎理所当然。如果财力差一点,地位逊一点,还要如此玩闹,恐怕就会闹出亏空破产之类的后遗症来。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却是:动用的是公家的资源,还是纯粹的私人资源。因为,这事关合法与非法。这才是当今最该讲的“格局”!不讲或回避此大格局而论“格局”,非伪即盗。

    当然,从宏观视角看,一个社会如果以玩格闹派为务,便是人心浮躁、奢靡之风盛行,大家都争先恐后往体制内钻营,没有人愿意踏踏实实为学、经商、做实业。挤不进体制的,也早已被玩格闹派的官衙思维所俘虏,于是虚伪、焦躁、攀比、浮华,便成为当下国人每日必不可少之课业。


    (词语背后的真实之一〇四)


    【谈古论今】玩格闹派 【谈古论今】玩格闹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古论今】玩格闹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qj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