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沙溪,我并不陌生,从2019年夏天第一次到沙溪开始,前前后后去过好几次,如果非要让我谈谈对这个小镇最大的印象,那就是“去了之后还想去”。
和现在许多慕名前往沙溪的人一样,我也是在影视作品中知道沙溪这个地方的。不一样的是,我并非是跟随《去有风的地方》中的谢之遥和许红豆去的,而是因为一部可能名气不是太大的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中的刘君山和段晓蓝去的。
2019年,我在大山深处驻村扶贫,某天晚上看了《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那时的我,刚刚毕业不到一年,电影里的昆明街景一次次勾起上学时的记忆。故事的后半段,就发生在沙溪,刘君山“以公谋私”,在自己苦心经营的滇剧院风雨飘摇、濒临倒闭时接下了这单并不赚钱的演出,带领剧团的人一路从昆明自驾到沙溪,只为陪暗恋对象段晓蓝去大理。
在沙溪的古戏台为村民表演滇剧时,临时替补因准备剧组面试不辞而别的女演员的段晓蓝,在台上与观众发生了冲突,刘君山冲冠一怒为红颜,带领剧团人员和几个“杀马特”打成一团。在玉津桥边,刘君山为段晓蓝讲述了《重楼别》的故事:这出戏唱的是将军和婢女的故事,彼时二人两情相悦,即将成婚,突然边疆告急,将军奉命出征,两人无奈在重楼离别。一年后,战士们凯旋,将军却再没有回来,只是差人为婢女安排了一桩很好的亲事。原来,将军重伤瘫痪,不愿拖累婢女,又深爱于她,不忍亲眼看到婢女与他人完婚,将军一生,再没有回过京城。
看完电影后没多久,很幸运地出差到了沙溪,此后的几年间,又因出差多次去过沙溪,遇到夜宿沙溪之时,我总喜欢独自出去走走,慢慢感受沙溪的宁静。上上个周末,临时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恰逢到沙溪的高速路已经通车,便带上小朋友和她的闺蜜自驾前往。
由于带着小姐姐,所以选了一条打卡拍照游玩线路,好在我之前已经逛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次自觉当起了导游和司机,偶尔客串一下摄影师。
第一站,我们先来到了沙溪先锋书局,这个景点算是网红得一塌糊涂,很多人都跑去和他们的“现男友”拍同款照片,不过小朋友和闺蜜不太追星,就在先锋书局拍了点美照,我则是对这个书店也不感兴趣,拍了几张游客照之后就离开了。
图片来自网络此行的最终目的还是沙溪古镇,这个古镇可以算是我去过的古镇里面最小的,如果以散步的速度走一圈的话,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沙溪是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玉津桥上至今还保留着马儿留下的蹄印,据说这里就是好多年前丽江的样子,是没有被商业化侵袭的小镇。
古镇紧邻沙溪镇政府,和周围的集市、民居连为一体,集市就是那种普通的乡镇集市,一个菜市场,加上路边的理发店、糕点店、奶茶店和农药兽药店这些乡镇必备的店铺,据说沙溪是周五赶集,逢集的日子街上更加热闹。景区就藏在集市背后,若是没有指示牌又未刻意寻找,你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沿集市一直走到头,然后心中疑惑景区到底在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把车停在了兰林阁酒店停车场,本着严防刺客的原则,先让小朋友下车问价,得到的答复是不超过12个小时都只收10块钱,惊得我们再次确认是1小时10块还是一天10块,不得不说,这个价格简直太良心了。
第一站我们先到了玉津桥,未及走近,就听到有人在桥边广场唱歌,嗓音也算清澈,十分应景,逛累了或是纯休闲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石凳上乘凉。桥上摄影师正在专心给客人拍照,给两个小姐姐拍完,就没有我的事了,她们自顾自拍照,我也在桥上吹吹风,看看景。
夏季的天空蓝得不像话,片片白云懒散地躺在空中,桥下的黑惠江里,一群群青年男女正在肆意玩水,记得《重楼别》里刘君山就曾从玉津桥一头扎进黑惠江,然后又自己爬上来了。今天没有见到马,只拍到一个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从桥上走过的大爷,与桥上的摄影师和拍照的美女姐姐共同被我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沿江边穿过寺登街到古戏台,不长的街道两边拍照的游客不少,这次完全不用我充当摄影师,让我有了机会四处看看,顺便拍了点风景照。
古戏台空空荡荡,戏台四周却是热热闹闹,对面的咖啡馆,前来感受宁静的游客手捧咖啡安静乘凉,戏台左侧未营业店铺的门前和窗台上,各路小姐姐正在各种拍拍拍,新晋网红店“阿瑞奶奶”的店前,阿瑞奶奶正从容地对着各种镜头缝制布老虎,偶尔也招呼一下问价的客人。
太阳西陈之时,游玩也接近尾声,沿一条小巷闲逛之时,一阵清幽的小锤敲打声从小巷那头传来,踏踏踏踏,很有节奏,快步循声走去,发现是一位店家正在门口雕刻铜制艺术品。沿小巷出去走到正街,在一家很火爆的菜馆门前偶遇了沙溪卓别林和一匹小木马,沙溪卓别林转身进店了,木马依然在原地摇晃,一颗童心瞬间被唤醒,便冒着压坏木马的风险骑上去拍照。
太阳落山之时,此次的行程也即将结束,趁着天还未黑,赶紧驾车返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