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家附近开了家火锅店叫京福华,装修的富丽堂皇,地面用的都是大理石,桌布和椅子套都是金黄色的,每个桌子上有深红色的桌巾,一人一个小锅,烧粉红色燃料。服务员清一色的黑色制服,还戴了一个紫色的丝巾,大厨都是白色衣服高帽子,小厨是大红色衣服带金黄色边的。这样一个高大上的环境,坐在里面感觉都很土豪。当时我一方面是喜欢这样的环境,毕竟年纪小不懂事,比较喜欢这种浮夸土豪的感觉,哈哈。一方面是喜欢这家店的秘制料碗,沙茶酱配海鲜汁,我记得一份料吃完了另要是要算钱的,可有什么办法,我特别费料,我妈甚至一度怀疑这料里加大烟壳子了……不过我妈每次还是把她的料事先倒出来三分之二放在旁边,等我的料没味了淡了,她就把预先留出来的给我。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吃的料我妈不爱吃。背景说了这么多,该说到重点了,那些把我掰弯的黑暗料理,就是百搭又普通的蒜。
蒜也分很多种,比如说糖蒜。我妈每次吃这家的肥牛卷时,喜欢就着糖蒜吃,我一开始以为我妈因为爱吃泡馍,所以喜欢吃什么都配糖蒜。我因为嫌弃吃完嘴里有味所以一直不吃糖蒜的。有次来京福华吃肥牛,我妈糖蒜剥多了,她就吃口蒜喝口茶水,我看她这样也吃的津津有味,不禁好奇拿了一颗糖蒜就着肥牛吃了,真的是奇妙的感觉,酸甜脆口的糖蒜一口咬开,一股浓烈的味道在口腔中散开,这时肥牛的松软肉香赶紧压压这股味,但这种脆甜和糯肉在口齿间互相碰撞混合,产生了更让人想吃的味道,然后就停不下来了。从此我也变成一个爱吃糖蒜的人,吃火锅要配,吃泡馍更要配!
蒜还有直接生吃,当然得先剥了皮。回民街的粉蒸肉要配生蒜,因为粉蒸肉里有牛油,还有大块的肥瘦肉,整体更腻,要生蒜的辛辣刺激才更配。坐在回民街边,看着蒸布上冒着白蒸汽,同时一股浓郁的肉香弥漫在附近的空气,隔着布都能想象到里面的肉肥瘦适宜,瘦肉黑黑的,柴而不干,肥肉流着油,肥而不腻,肉周围都包裹着粉,而粉里有各种调料,随着肉与粉的混合,被蒸汽带到空气里,调皮的钻进我们的鼻子里,然后就让人迈不开腿,移不开眼。最终如愿要了一份,等白帽大叔麻溜的打好一碗,我已经剥好生蒜,把蒜放在碗边,吃一口蒜,就一口粉蒸肉,再来一瓶冰峰,生活里的一切烦恼都已放下,人生在世,何必想太多,活在当下就很好。
陕西小吃多,著名的就有biang biang 面,三支宽的裤带面上面放了蒜末、辣椒面、胡萝卜和土豆丁、还有几根小白菜和西红柿鸡蛋臊子,为什么香呢?就是因为最后要用滚油泼在上面把这些五颜六色的佐料里的味道烫出来,随着油渗入到面上。一时炝出来的味道如同一位有着一头长卷发,热情大胆的红衣女郎,火辣辣的勾引着斯文的绅士。这个比喻是看见biang biang 面的第一感觉。我饭量不大,但的确很喜欢咥面,虽然不一定能吃完,但就是喜欢那股油泼后熟蒜的味道。我感觉蒜蓉生蚝其实也跟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样的蒜末,在北方是油泼,在南方是清蒸。饮食的烹饪方法也体现了地域文化。
还有一种蒜的吃法,较之前则温和了太多。是在炖肉汤或者吃小肥羊火锅时,里面作为调料煮到软了的蒜。炖肉汤我吃的不多,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在外边吃,所以离我单位比较近的小肥羊火锅就成了我和朋友聚餐常去的地方。小肥羊火锅也是年代久远,记得我上小学时就有了,当时也是老爸爱带我去吃,每次开吃前,老爸会先拿放好了香菜和葱花的小汤碗盛一碗乳白色的汤,放在一旁晾着,然后开始涮肉涮菜,等汤温了再喝,火锅吃到最后,要用漏勺把锅底捞一捞,会有些漏网之鱼,一些肉啊鹌鹑蛋啊的,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作为底料之一的蒜了。这时候的蒜还是蒜的样子,整体被煮至象牙白。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筷子得轻点夹,因为它已经煮到入口即化了,放在嘴里就化了。蒜的冲味也变得淡淡的,好像经历了岁月的老酒,醇和甘甜。就像饱经风霜的老街,模糊又熟悉的味道,始终又放不下。
所以说了这么多,你们都饿了吗?我写完这会已是深夜,我饿了是真的,幸好家里有辣条和蒜,再配上一杯冰冰的小木屋酸奶。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吃完早早睡觉,祝我梦里遇见蒜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