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 | 一条成为好人的路

作者: _禾苗_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13:5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图片源自网络

    很早就看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了,但最近搜到翻拍的电影,以及最爱的配音演员姜sir演播的有声书,又勾起我的回忆,于是拿起这本旧书再重温一遍。

    感慨的是,这个故事无论看多少遍,听多少遍,每次都能深深触动我的心,忍不住潸然泪下。

    所以,决定要认真写一篇书评,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个感人的成长故事。

    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童年往事,以及阿米尔成年后,为儿时犯下的罪过而再度踏上故乡,进行的惊心动魄地心灵救赎历程。

    作者以温柔细腻的笔法描写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维度。人性善恶的冲击,背叛与救赎的过程,无一不是在接受命运带来的有关道德边缘的考验。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后悔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

    可是时光并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1. 怯懦,是自欺欺人

    人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韩愈在《五箴》中说:“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其意是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而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却不改,说明他是个没有勇气的人。

    《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家庭条件优渥,父亲在当地享有盛名,是成功的商人。12岁的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虽然也会因为父亲对哈桑的关爱而对其心生嫉妒,但毕竟少年,两人的童年互为玩伴,生活也算是无忧无虑。

    然而一场风筝大赛,却成了两人命运的转折。

    因为阿米尔的懦弱和私心,亲眼目睹了为自己追风筝的哈桑,被阿塞夫一伙人逼至阴暗小巷进行伤害与侮辱,却选择了逃离。事后又为逃避羞愧和痛苦的情绪,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逼走了哈桑父子。

    面对荣誉的风筝,他没有勇气放弃;面对暴徒阿塞夫,他没有勇气挑战;面对自己的过错,他也没有勇气解决。

    那天空飞翔的风筝隐喻了阿米尔的自私、懦弱和背叛,但那沉重的罪恶感、悔恨和痛苦一直折磨着他,终是为他自己织就了一生的罗网。

    在生命面对挫折时,怯懦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就算能逃避现状,却逃避不了自己的内心,那种痛苦欺骗得了别人,却欺骗不了自己。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最终才会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拿出勇气坦然面对所有的一切。

    2. 成长,要自我救赎

    成长,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

    能向幽暗角落的自己伸出援手的人,往往是自己;能将自己从黑暗带到阳光下的人,往往也是自己;能把自己从罪恶深渊里解救出来的人,往往还是自己。

    拉辛汗对拉米尔说:“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陈年往事瞬间浮现,让阿米尔意识到,原来始终无法原谅当年自己犯下的罪过,纵使已过去二十六年,回首前尘,至今却依然活在当年的阴影里。

    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阿米尔决定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哈桑做些什么,以弥补当年所犯下的过错。

    但赎罪之路哪是那么容易。阿米尔从病重的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早已死于塔利班残暴的枪口下,以及关于父亲的惊天秘密,才发现自己和哈桑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朋友或主仆关系,而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为自己感到懊恼,也为父亲感到懊恼。

    尽管犹豫,但当他看着仿佛自己儿时玩伴的那张脸,阿米尔无法再次选择逃避,为了解救哈桑的儿子,也是自己的侄子索拉博,最终只身一人进入到被塔利班侵占的危险重重的阿富汗。

    救赎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孤独的自省,是要不断地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和升华人格品质的必经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3. 勇敢,为知行合一

    有悔过之心,更要有改过之行,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为了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不得不再次面对当年那折辱哈桑的罪魁祸首,现已成为塔利班官员的阿塞夫。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退缩。

    当阿塞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时,他哈哈大笑,他认为自己罪有应得,因而渴望被惩罚。他曾渴望被哈桑惩罚,但哈桑只会继续付出,而不会表达愤怒。这次他终于在阿塞夫这里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惩罚。于是,当肋骨―根接着―根被阿塞夫打断时,当上唇被打裂,形状与哈桑的兔唇―样时,他心里畅快至极,并感慨:“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

    他战胜了自己,为了这一刻他等了几十年。最后历经千辛万苦,险些搭上性命,终于将饱受凌辱的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故事的结局总会归于平淡,因为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当阿米尔再次拿起风筝的长线,他终于找回了当初的自己。

    原从哈桑嘴里说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终由阿米尔再次说出来,才算是真正的圆满。

    这次的风筝,对阿米尔而言,是心灵上的救赎,隐喻了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成年后阿米尔用于展开救赎的情感纽带,只有追到了,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勇敢,是一种美德,它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品质最终战胜了恶劣;

    勇敢,也是一株绿苗,它就种在我们的内心,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将有一日,它会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中获得重生。

    4. 知过,思过,改过,方为天下之大勇

    《追风筝的人》当属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很多人可能都觉得阿富汗太遥远太陌生,不易产生共鸣,事实证明这就是文学最绝妙之处,即便故事发生的国度离我们很远很陌生,但故事中关于友情与亲情、忠诚与背叛、救赎与轮回,是所有人类共通的语言,所以这本书才能跨越语言和国界,得到世界性的回响。

    马克·吐温曾说:“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人性有着十分复杂的维度。性各有阴阳善恶,虽受环境影响,但其自由意志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往往一念之差,酿成过错,从而被沉重的罪恶感、悔恨和痛苦一直折磨。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明白,知过为大智,改过为大勇。

    每当风筝迎风盘旋而起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有没有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是否真的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无论那只风筝代表了什么,但愿我们都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问心无愧地走好这一生。

    图片源自网络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思 | 一条成为好人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cf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