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是刚出生的幼婴。
“已”与“了”同源,篆文中的字形,与胎儿头部位置相反,头朝下,表示胎儿出生了。后引申为结束、停止,如已经、鸡鸣不已;又可表示完成、结束之后的状态,如已往、已知、已婚。
巳(sì),和已非常接近,本义为初生儿。在十二地支中,“巳”指四月,此时天地间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呈众多色彩。
自己的“己”,和“已”和“巳”(sì)也很像,初学汉语时容易搞混,主要区别在于竖弯钩这一笔画的高度。
己,为“纪”的本字,后引申为个体的、私有的或自称。如,《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己,也指天干第六位,与地支相配合纪时,如己未年。
儿,表示刚长门牙的小孩。儿歌是给小孩子听的歌,儿科是医院里给小孩子看病的科室。儿,又可指男孩、男子,如儿女、儿孙、儿媳。
亥,甲骨文中,是人的头部加一横,表示头重脚轻的小孩。在十二地支中,“亥”代表十月,微弱的阳气逐渐兴起,接替全盛而衰的阴气。与天干配合纪时,便有了如“辛亥革命”这样的说法。
子,在甲骨文中就好比一副幼儿的图画:一个被包裹着的婴儿,漏出头发、脑袋和双足。简化版的甲骨文字形,像是两腿被包裹在襁褓中,只露出脑袋、挥动双臂的幼儿。
在十二地支中,子是十一月,阳气动,万物生。
汉语词语多为双音节词。子,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作为名词后缀,与单音节子一起构成双音节词,比如儿子、女子、桌子、椅子、房子、尺子、刀子、车子等。
子,后引申为男孩,对成年男性的尊称等,如孔子、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中,儒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法家有管子、韩非子;墨家有墨子;纵横家有鬼谷子;兵家有孙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一定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儒家和道家等,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乃至华语圈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诸子百家,百花争鸣,应是无数文人向往的时期。
主要参考来源:象形字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