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人名篇🌍文学人物
秦始皇:这锅我不背!看看你对秦始皇有多大的误解

秦始皇:这锅我不背!看看你对秦始皇有多大的误解

作者: 小酌淡饮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00:38 被阅读782次
    秦始皇:这锅我不背!看看你对秦始皇有多大的误解

    秦始皇是秦孝公五世之孙,孝公颁布“招贤令”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实力大大增强为此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打下基础。秦始皇十三岁继位,二十三岁开始亲临朝政,并在此后的十六年间相继灭了韩、赵、魏、楚、燕,并于公元前221年灭齐一统天下。真正实现了《诗经·小雅》里的“四海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始皇有功无可非议,就不再赘述,也并非此文重点。而要说到秦始皇的过错,后人更是能洋洋洒洒大笔一挥就写下一篇《过秦论》。在汉朝“暴秦”、“无道秦”的言论后,世人往往先入为主,对秦始皇屡屡批判。大肆论证秦始皇丰功伟绩来掩盖“始皇之过”毫无意义,就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过”的背后,是不是背了千古黑锅。

    你对秦始皇有哪些误解呢?

    01

    残暴嗜杀,焚书坑儒。

    秦始皇受后人诟病最严重之处就在于焚书、坑儒。 甚至因此说秦始皇是文教人道的仇敌。说先秦文化典籍因他毁于一旦,为当时和后世千古罪人的也大有人在。秦始皇固然焚书、坑儒,但要把如此惨无人道的责难强加其身实在说不过去。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焚书之时,《诗经》、《书经》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籍禁止民间私藏,集中进行焚毁,除秦国以外六国的的书籍一律焚毁。也就是说秦国的书籍仍旧保留。除此以外,有关医药、卜筮、农学的实用书籍未遭焚毁。此外朝廷的博士可以保存书籍。众所周知,纸张在东汉才被宦官蔡伦改进发明。在秦国时,所谓“书籍”是用漆墨写在竹简之上。这样既复杂又昂贵的书籍定然数量不多。当时有用“五车之书”来形容书籍之多。而这样竹简做成的书籍,就算有“五车”,其内容想必也没有多少。况且当时由于书籍昂贵稀少,人们往往直接背书。像“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穀梁传》就是依靠口耳相传。更不用说当时朝廷的博士有七十人之多,他们都可以保存书籍。

    所以秦始皇焚书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与其责难秦始皇,不如去好好说说一把火烧掉咸阳阿房宫的项羽,或者先入关也没有好好保存书籍的刘邦、萧何等人。

    关于“坑儒”一事更是大有隐情。自战国以来,人们追求长生不老,从事此“成仙炼丹”职业的人被称为“方士”。秦始皇特别重用卢生、侯生二位方士。但此二人只是贪图黄金万两,唯恐遭来杀身之祸,便寻找机会逃出咸阳并在外大肆诽谤秦始皇。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也多出于此处。

    秦始皇不仅被骗还被四处散步自己的坏话,大为震怒。让人找到咸阳里与卢生、侯生相熟的方术说出二人的下落。但他们甲推乙乙推丙,最后足足有四百六十人被抓。然后被全部坑杀。所以,被坑杀的其实大多是方士,就算有个别儒生,他们与无辜被杀的正经儒士也大有区别。试想倘若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说句话,他们何至于出现如此局面。与其指责秦始皇的暴虐,不如叹息这四百六十人的懦弱与胆怯。况且秦始皇遵循法家之道,儒家讲究轻罪重赏,法家讲究重罪轻赏,如此行事与秦始皇本人治国理念并不违背。

    02

    贪图享乐,劳民伤财。

    作为外交强硬派,秦始皇征讨异族同亚历山大征讨亚洲一样,是一种政治策略。在灭亡六国后,将群众注意力引向国外,从而使国内局势稳定。自古帝王喜好奢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殿、骊山陵墓。也不无“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政治策略。在一统天下的第二年秦始皇便各处出游,建立赞颂丰功伟绩的碑文。实际上也在表明始皇已经不是秦国一国之君,而是天下之君。对打破地方割据分离,让人们从心理上认同六国一统,促进文字统一大有益处。清朝康熙、乾隆多次寻访也有此意。按理来说,秦始皇面对荆轲刺秦等等明枪暗算,应当做好严密戒备不出宫门一步,然而他接连在西北、东部、东北出游,最后病逝于东南巡游途中,实在是大有深意不是贪图游玩的浅薄之举。

    至于修建长城之举,抗击匈奴保护国土不受侵扰就不再多提。实际上早在春秋之际,秦、魏、赵、燕等北方诸国就已经修建了长城抗击北狄的侵扰。秦始皇只不过是把之前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铸造了当时的“万里长城”,而我们如今看见的万里长城更是经过西汉、后魏、北齐、北周、隋、明几代修筑和增补而成的。

    03

    权欲熏心,拒谏饰非。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事小事都亲自处理不假手他人。实际上,在法家思想中就有不将主权假借他人的说法。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也是事无巨细俱亲力亲为之人。秦始皇奉行法家学说,批判他权欲过重不如说是他勤勉为政的体现。秦始皇还与世人想象的不同,他经常听从别人的建议

    其一,秦王听众多大臣之言认为非秦国外的六国之人不可信,便下达“逐客令”驱走六国之人。之后李斯上书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始皇听后十分动容,撤消了逐客令,并将已经在归途之中的李斯接回。

    其二,嫪毒本为侍候太后的宦官,却在之后发现并非真宦官并与太后有染,还自称为始皇“假父”。后来东窗事发,嫪毒被处以车裂之刑,太后也被惩罚离宫。之后在齐人茅焦苦谏之下,秦始皇重新将太后迎回宫中,对待如初。

    其三,秦始皇在攻打魏国前先攻打了楚国。当时有两位将军,李信说需要出兵二十万,王翦说需要出兵四十万。始皇先任命李信结果大败而归。之后始皇特地放下面子亲自请因为心怀不满归隐的王翦重新出山,遂在灭魏之后灭了楚国。由此观之,秦始皇就算不是从谏如流之人,也不是那刚愎自用之人。

    关于“China”一词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其中就有一种是支那或支那斯坦(秦国之人的意思)。尽管秦王朝存在时间并不长,但他仍旧以此万古流传下来。

    秦始皇固然有功有过,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笔者不加以定论,只是对秦始皇作一番必要的辩解。还原历史真相,了解被掩盖被忽略的事实。不人云亦云,是非功过自有一番全新的论断。

    你,还在误解秦始皇吗?有些锅他可不背。


    (原创文章,侵权究则,转载请说明出处)

    文章写了三个小时,花五分钟就可以看完,点击“喜欢”就可以保存文章。



    元代还在吃人肉你相信吗?中国吃人肉的习俗是怎样的呢?添加关注,下一篇一起追寻食人肉之迷。

    小酌淡饮

    钟情于文字,与君共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177850ac24a:秦始皇的用意是拼一己之力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太平江山,问题是当他的理想超过民力极限时,就是崩盘之时,他活着时可以靠自己的雄才伟略来支撑,他死后,后辈再无他的能力,就再无挽回余地。何况秦朝统一这有短短十年,战争留下来的仇恨没有淡忘,有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汉武帝雄才伟略不亚于秦始皇,凭着文景之治的家底,晚年若不是改弦更张都差点崩盘。隋炀帝就下场很惨了。秦始皇统一后的执政措施完全错误,若采取刘三的政策王朝就不会短命。说到刘三,他死后我认为吕后很像赵高,刘盈很像胡亥
        小酌淡饮:@齐柏林飞艇_2133 “他活着时可以靠自己的雄才伟略来支撑,他死后,后辈再无他的能力,就再无挽回余地,”👍👍👍 ,深以为然,这句话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
      • 莫小谈:我是来学习的,已将老师文章加入“读点历史”专题,望多关注。🍎🍍
        小酌淡饮:@春秋莫小谈 看到了,😂您过奖了,互相学习
      • 北风知寒:历史终归历史,我也没什么资格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对错。我觉得秦始皇确实是雄伟之人,平定乱世建立统一,这些功绩不问放在哪个时间点都是壮举。他所在的事情也都是情理之中,为了巩固皇权安抚民心,建立统一制度是最直接的。
      • a711d57d44a5:焚书坑儒的锅背的真是冤
        焚书焚的最多的是六国的史册 为了大一统也无可厚非 减少六国之传承影响 维系统一 百家是由此相关 而中枪的吧
        坑儒更是被抹黑冤枉的事件了
        如果不是秦始皇 还有可能停留在贵族封建统治制度一大段时间
        小酌淡饮:@墨广 嗯,我有机会好好研究下。
        a711d57d44a5:@小酌淡饮 同理曹操的锅,崇祯的锅,李鸿章的锅也都是够黑的
        小酌淡饮:@墨广 背千年黑锅怨上之怨。
      • 愿效江水去不还:看似很有道理的辨,我感觉以后不确定的也可以这么说,不过语气好像还是有那么点,我就是这样认为的那个感觉。忽怪,不善言辞表达,有冒失的请海涵
        小酌淡饮:@愿效江水去不还 emmm谢谢
      • 无恤_ff32:作者见解固然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但是关于焚书坑儒,缺乏史料的佐证,难有说服力
        小酌淡饮:@无恤_ff32 一直觉得历史有其十分严谨的一面,就在于对史料精确的把握和巧妙的运用。我也发现这是我所欠缺的。会不断积累运用写更好的文章。感谢您的评价。
      • 西坡公子:秦始皇真是一个千古伟人, 他死时才51岁, 他任用李斯为相, 充分发挥了李斯的才能, 结果秦始皇死后李斯顿时感觉没有了方向。
        秦始皇如果不死, 就不会由胡亥为帝, 也不会二世亡。历史都会改写啦!
        小酌淡饮:@西坡 其实我也觉得始皇绝对是伟人。(话说是在位37年约49岁时去世的,才49岁~)

      本文标题:秦始皇:这锅我不背!看看你对秦始皇有多大的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j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