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论语》第十章——乡党篇。
电影里陕西那地界,经常听到“乡党”一词,意思无非是同乡而已,今日读到此文,马上百度了一下,真的只有秦地才称“乡党”。在周朝,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相当于行政区划的户籍登记了。这篇“乡党”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衣食住行是如何以礼束人的。
文章最为精彩的不是成语和金句,而是绘声绘色的形态词语。
在同乡之间谦逊好礼“恂恂如”,恭顺温和,不善言辞;在宗庙朝廷口若悬河“便便言”;
和低级官员之间没有约束而温和“侃侃如”;同上级和老师交谈直率和悦“訚訚如”;
面见国君恭敬却安详“踧踖如”、“与与如”;
接待宾客庄重严肃“色勃如”,小步快走“足躩如”,快步向前时像鸟儿张开翅膀“翼如也”。
进入朝堂、走上殿前谨慎忐忑“鞠躬如”,出来后走下台阶面色松驰“怡怡如”;
出使诸侯国私下会见国君谈笑风生轻松愉快“愉愉如”……
接着就是服饰的讲究了。夏冬季节、居家、睡觉、服丧期、朝服、斋戒沐浴都有专门的打扮,这样看起来,孔子当时的薪水还可以,生活条件非常的不错,衣厨里春夏秋冬季节转换,各类场合都备齐了。
然后是饮食。粮食要吃精,鱼肉要切细;霉烂腐臭的不能吃,颜色难看的、气味难闻的,烹饪不佳的都不能吃;用餐时间不对的,肉切得不对头的,佐料放太多太少的也不吃。奇怪为什么餐餐都要有姜。
席子放歪了不坐,吃东西和睡觉的时候不说话,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直挺摆烂。在家就是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不用讲这么多的礼仪。
国君赐给的食物,摆正坐姿先尝一尝,生的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活的不吃养起来。朋友赠与的东西不用拜谢,收下便是。
坐车时,站直了拉稳上车的绳索,小心翼翼地上去。在车上,正襟端坐,不回头,不着急说话,不指手画脚。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礼仪的最后拍摄了一个意味悠长的场景,叙事以喻义。孔子和弟子在山谷中急匆匆忙忙赶路,一群野鸡受到惊吓后飞翔到远处,当确认这行人没有威胁伤害后,又大胆地飞下来聚集在他们身边,一丁点也不怕人,自由而欢快。孔子称羡不已:“山梁上的野鸡那么漂亮那么幸福,竟也知道审时度势,判断危险和安详啊!”弟子子路听到后深以为是,看着这些野物心生敬意,向它们谦逊地频频拱手行礼,赞叹不己。
礼仪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之于人也,犹酒之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礼义是界定君子小人的红线。
吃食住行需要遵守的礼仪看起来真是很麻烦,可是它们却是社会规范运行的准则,贯彻天理,顺遂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安身立命,逢凶化吉的法宝。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