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十一日,有人指控丞相李蔡盗用汉景帝陵园外空地,即“堧地”,埋葬家人,罪当交付司法官吏审查,李蔡自杀。“堧”,读音ruán,本义是余地、隙地,引申为四个意思,一是河边的空地或田地,如“故尽河堧弃地,民茭牧其中耳。”(《汉书》)二是城墙外的田地,如“奏请一切增赋,税城郭堧及园田。”(《汉书》)三是宫庙外的空地,“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汉书》)四是宫殿的外墙,“(晁)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堧垣。”(《史记·张丞相列传》)
这一年,朝廷废止三铢钱,改铸五铢钱。民间私自铸钱的情况很严重,尤以楚地最为严重。

元狩四年冬,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废止了四铢半刃钱,更铸“三铢钱”。但是,由于多年来与匈奴频繁战争,国库空虚,想通过更换货币的办法来缓解当时出现的财政危机,但因地方私铸泛滥,劣币大量充斥市场,造成货币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元狩五年三月,汉武帝果断决策,废行三铢钱,把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铸五铢钱,史称“元狩五铢”,它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直被沿用了七百多年,成为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三铢”实际上非常轻。三铢钱仅仅铸行了几个月,成为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根据考古资料,三株钱上有“三铢”二字,钱径为23毫米,穿径为8毫米,厚1.5毫米,重2.5克,三铢钱“铢”字的“金”旁,上呈三角形,下是王字直笔到底为一横,与五铢钱的铢字笔画形体截然不同,背平无轮廓。

汉武帝认为淮阳郡地处楚地交通要冲,于是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上一年,汲黯因为触犯法律被免去都尉之职。
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太守印,汉武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才接诏履职。汲黯流着眼泪对汉武帝说:“我自认为填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任用我。我老病缠身,不能胜任郡守,愿意充当中郎,出入宫廷,做些补过拾遗之事,这是我的心愿。”“填沟壑”是土埋半截、老而无用的意思。“补过拾遗”,也即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遗漏之事。汉武帝说道:“你看不起淮阳太守一职吗?我很快就会召你回来的。只是考虑到淮阳的官吏与老百姓不和,我只想借重你的威望,你能够躺在床上处理郡事就可以了。”
汲黯向武帝辞行以后,拜访大行李息,说:“我被弃逐到郡里,不能再参预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刚愎自用,不会接受规劝;奸猾狡诈,掩饰错误;巧言令色,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皇上的意思。皇上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皇上所喜欢的,他就乘机称赞。喜欢制造事端,玩弄法律,心怀奸诈,左右皇上,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向皇上进言,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处罚。”李息因惧怕张汤权势,始终没敢进言。等到张汤倒台,李息也一同被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国相的待遇,居守淮阳,十年后去世。
汉武帝下诏,命令将奸猾不法的官吏和百姓放逐到边疆地区。
夏四月初二,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为丞相。
汉武帝在鼎湖宫得了重病,巫师、医生等想尽一切办法,仍然不愈。游水人发根奏报说,上郡有一位巫师,生病时有鬼神会来治愈。汉武帝将这位巫师召来,让他在甘泉宫施法。武帝发病时,派人问于神灵之意,神灵说:“天子不必担心,待稍有好转后,来甘泉宫与我相会。”于是汉武帝病体稍愈,立即前往甘泉宫。彻底痊愈后,又在专门奉祀神灵的寿宫中摆设酒宴。神灵其实见不到,但能听到神灵的声音,声音与人声一样。神灵忽来忽去,来时像刮了一阵肃杀的风,在帷帐之中。汉武帝命人将神灵说的话记录下来,命名为“画法”。其实神灵所说的话,都是世俗之人明白的道理,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汉武帝听了心中高兴。这件事做得很机密,外人并不知晓。
汉武帝起身前往甘泉宫的时候,经过右内史管界,见道路大多毁坏失修,非常生气,说:“义纵难道认为我就不走这条道路了吗?”因此对义纵怀恨在心。上一年,汉武帝任命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