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人管不了心
一个朋友抱怨他们的学校有点变态,每一天不定时的检查老师是不是在办公室?如果不在,就计入考勤缺勤。朋友说,有时候,老师们上个厕所,错过检查就认为是没有蹲办公室。这个问题有人反映过,领导回复说,所有的事情都在课间做完,有多少事情不能够做完呢?老师们慢慢地习惯了这种检查,只要看见领导不在,尤其是检查考勤的人不在,就都不来办公室。平时,即使来到办公室,除了必须要完成的教案之外,就相互聊一下家长里短的事情,也没有心思去研究教学。一个教研组,老师们关心的不是怎么样做好工作,而是观察领导在不在?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当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老师教学办公依靠学校的考勤来维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的漏洞。首先,管理逻辑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领导认为,只要把老师逼在办公室,老师就会好好的办公。他们就使劲的去查办公室,让老师始终待在办公室。而且,同时认为,只要老师在办公室,就会研究教育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成绩。老师待在办公室比其他地方肯定效果好多了。这只是一种错误的逻辑。老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而不是老师待在办公室的时间的长短。办公室待得时间长短与教育效果不成正比,有时会成反比。其次,管理的动机存在问题。不断的通过检查办公室,确定老师是不是到岗,是不是认真备课,这是对于老师的一种不信任。老师什么时候备课,在什么地方备课,只要给老师提供好场所,就是老师的事情。作为领导,负责监管上课的效果与上课过程的监督。希望通过检查办公室来验证某种假设。总是认为,老师们有机会就会偷懒,需要不断的监督。最后,管理缺乏自信。通过考勤把老师约束在办公室,这是一种自我管理方式的不信任。管理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教师控制起来,而是用各种方式激活老师心中的活力。把管理简单的等同于控制,意味着管理的终结。好的管理者,能够自如的控制每一个老师,绝对不是靠着考勤的办法。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认真梳理考勤老师在办公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有梳理好这个目的,才能够采取更好的措施。我相信,考勤的目的不仅是看老师有没有在办公室。如果希望通过检查办公室督促老师认真的备课,认真的教研、认真的钻研学生等,那么这个方式是极大的错误。要激发老师的教育教学的热情,激发老师的教研欲望,需要的不是极端的盯人术,而是攻心。你要了解每一个老师的需求,了解每一个老师的个性,了解每一个老师的工作方式等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让每一个老师改变。可能,老师也会有更多的逆反心理,越是检查,越是不喜欢认真干。你越要求蹲办公室,老师越是想方设法的不去办公室。而且这样的做法,频繁的检查会让老师有一种不被信任,被监视的感觉。而教育需要一种彼此的信任,需要彼此的尊重。教育的付出是很难用考勤简单的衡量,最好激活老师的对于教育的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