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孩子,马上毕业了,相互写留言是既开心又难过的。
这个孩子在最想做的一件事那栏如实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最想打文老师一巴掌。
写就写呗,还让这个文老师给看见了,老师年轻的心很受伤,都流泪了。
老师说,你既然恨我,那毕业之前我就不管你了。
妈妈和孩子沟通说这事儿,没聊几句娘俩儿就掐起来了,孩子坚持认为自己写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
妈妈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母女俩儿掐架来看,妈妈还真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
有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在知识匮乏时代,老人由于岁数大,所以经验就多,还因为在那个时代长寿的老人少,所以就显得挺宝贵,可以当活字典用,遇到疑难杂症可以请教一二。
但在今天,老年人就跟不上这个飞速向前的时代了,只能用个“老年机”了。
那一个六年级孩子的妈妈能跟上时代吗?似乎也有困难。母女为什么掐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认为妈妈说的不对。而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是不存在的。这就说明,现在的孩子长进的很快,或者是,妈妈长进的太慢了。母女势均力敌了。
这种“平等”对于解决问题是很不利的,因为这等于说妈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孩子在同一水平了。
从现实来看,孩子遇到的这件事甚至可以不处理,因为马上毕业了,这辈子师生能不能再见都是问题了。随着时间的流淌,这件事估计在师生的生命中连个涟漪都留不下。
可问题是,在孩子今后的生命中还会遇到无数类似的问题,总不能都不解决吧?而解决问题过去靠经验,今天就要靠知识,就要靠对问题深度的认知了。
还说这件事,首先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聊聊,要先接住孩子的这个想法,接住孩子这个想法背后的情绪,想打毕竟还没打,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次要弄明白孩子这一巴掌背后的原因,知道了原因就好对症下药,就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要做点引导,告诉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每个人都脱离不开群体,如果只想着自己痛快,那最后就没朋友了。或者说,要找到更好的渠道来进行沟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发牢骚。
做完这些,如果孩子愿意去和老师道歉,那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就要妈妈出面了。
老师大概率上是通情理的,即使老师选择了不原谅,但妈妈的这种努力依然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最后再说句老师吧,毕业前不再管孩子这个决定也是欠妥的。老虎和猫起冲突,只要猫的过错不是太过分,明眼人的心里都会偏向小猫的。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