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声声

作者: 雪里梅香 | 来源:发表于2024-08-20 23:3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上周日,儿子出去玩,回来时给女朋友买了一个小木鱼。清脆的木鱼声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那是我走进天建建校的第二年。虽然一脚踏进了工科学校,但对文学的热爱却并未因此而减少,闲暇无事,便会写上几笔。

    有一天,一位安徽籍的同学告诉我说,他的一位84届的老乡和三位同学创办了一个文学社,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自然是愿意,第二天就和另一位女同学一起经那位安徽同学引见,拜会了文学社的创始人之--﹣彭长虎师兄。他也是我们文学社的第一任社长。师兄问了我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后,就同意我们入社了。

    由于四位创始人都爱好且擅长写诗,因此文学社最初的名字叫"木鱼诗社",后来在队伍逐渐扩大之后,改为"木鱼文学社"。

    四位师兄成立文学社的初衷是为爱好文学的同学建立一个家,然而,家有了,却又面临着生存。文学社要出刊物要搞活动,就必须有资金,这一切又不是我们一群还伸手向家里要钱生活的穷学生能解决的。就在这时,学校的学生会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虽然这违背了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纯文学组织的初衷,但毕竟解了燃眉之急,于是,在文学社顾问﹣﹣校书记的建议下,我们最终还是挂靠到了学生会。在学生会的赞助下,文学社里购置了蜡纸、刻字笔,还拥有了一台油印机。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第一期刊物很快就面世了,刊物的名字就叫《木鱼声声》。

    《木鱼声声》出了两期之后,就到了1988年。这时,文学社的四位创始人都面临着毕业。将手里的责任传承下去,是他们必须考虑的事。

    经过慎重考虑和开会讨论,在第三期的《木鱼声声》上,他们发表了集体卸任的声明,并公布了新一任的文学社社长和刊物编委的名单。我有幸进入到编委名单。

    接过文学火炬的85届师兄和师姐,和四位84届师兄一样,同样才华横溢,同样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操持下,文学社多次举办征文,每次活动都办得有声有色,刊物也能定期出版了。每到月初,每个班级都会飘出一股浓浓的墨香味。看到同学们争相阅读《木鱼声声》,我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在这一届文学社的成员里,我们不能忘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成发抒,笔名南泉。他来自贵州黎平。在我的印象里,他不善言谈,憨厚扑实。我印象最深的,他不是在文学社里低头校稿、刻版就是在印刊物,双手黑黑的,黝黑的脸上泛着憨憨的笑容。可以说,每一期刊物的出版都凝聚了成师兄的汗水和心血。成师兄是极有才的,曾在《当代青年》杂志社举办的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还曾应《青年之友》的邀请,加入该社。可惜天妒英才,在他毕业后第二年,就因白血病去世了。消息传来,我们心痛不已。为纪念成师兄,我们在《木鱼声声》开辟专栏,邀请所有毕业的、没毕业的木鱼人为他写文。

    转眼两年过去,我毕业时,已经担任了文学社的副社长,虽然只是一个虚职,虽然自己并没有为文学社的发展出多少力,但毕竟她承载了我的文学梦。对她的留恋和不舍是难免的。

    毕业时,我丢弃了很多东西,但几年来积攒的《木鱼声声》却舍不得丢弃。我把这些刊物打在行李里,从千里之外的津门背回到家乡,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去年搬家收拾书柜时我再次看到了她们,忍不住一本一本地翻看起来。或许现在看来,那上面的文学过于稚嫩,但那却是我们恰同学少年的见证,是我们热爱生活的见证。

    把手里的接力棒传到87届后,我们便离开了校园。从此,也远离了那个充满热情的年代。为了生存,文学也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木鱼声声亦成为了沉寂在心海里一枚珍珠,只能珍藏,却无法捡拾。

    几年前,有人突然邀请我加入到一个名叫“木鱼声声”微信群。进群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我们之后,依然有很多人在建校某个角落里寂寞地敲击着木鱼,依然让木鱼声声响彻校园。我们的师弟师妹们,他们坚守着心中的挚爱,把文学的火炬在建校一代一代地传递了下去。这才有了今天的木鱼声声微信群。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感谢文学,让我们相逢、相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鱼声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j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