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崇尚社交生活,赞美外向性格的时代,我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时常会觉得局促不安。在我有记忆以来,每次和父母一起见到父母的朋友时,我总是局促不安和不敢说话,而他们也总是用一种有些同情的口吻说:你们的孩子挺内向的。而此时的父母也只能随口附和。从此内向就像是一个标签贴在了我身上,怎么撕也撕不掉,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这种评价。我喜欢安静,我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我喜欢自我反省,我喜欢一个人安静看书。我甚至不喜欢和人说话聊天。在学校里,我就是那种默默无闻的人,每次看到那些在台上口若悬河的同学,我很羡慕,我羡慕她们就像那耀眼的太阳,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而我就像那冥王星,无人关注。但是当我想象自己站在台上的样子,我却也不敢再想下去,光是想象那一道道打在我身上的目光,我就有些口干舌燥,紧张不安。我想我还是习惯一个人的。
从小学到高中,我也就这样默默地走了过来,内向似乎也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麻烦,朋友很少,但都是交心的那种。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内向带来的问题就开始凸显了出来。在上大学前,就有人提醒过我,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内向者对社会的适应性恐怕没有外向者那么得心应手。我一开始并不以为意,但事实告诉我,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天真。
刚上大一,很多人都去参加了各种社团和学生会,可是我不敢去。想到要到台上面对陌生人做自我介绍,我退缩了。这也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深感遗憾的一件事。回忆我的整个大一,别人都在忙着各种交际和活动,我却时常待在图书馆,和班级里的人的接触也很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寝室里的同学。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时常反思我的性格是不是一种缺陷,在这段时期,图书馆成了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让我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地方,我看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不同优劣,知道了性格是不分好坏的。内向者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当外向者碰到难题时便到处请教,或弃之不理,或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内向者选择了独立钻研,不研究出来不罢休,所以练就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当外向者虎头蛇尾迅速做完一件事情时,内向者总是慢半拍,却经常做到尽善尽美;当外向者没完成某件事情便四处宣扬,结果经常不了了之时,内向者却喜欢默默用行动说明; 一个外向的人会在平时与大家打成一片,但当大事发生时,有可能躲的远远的;而一个另类的内向人,他虽然平时很少和大家接触,但当发现问题或大事时,会有原则性,默不作声地选择支援。内向和外向也并不是绝对的,内向者有外向的一面,外向者也有内向的时刻。内向只是一个人的偏好,这偏好还可以慢慢调整,但认为内向的人工作能力就比外向的人差,这是误解。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内向者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沟通交际是一个人基本的能力,不能用内向作为借口而放弃提升这一能力。在王路的
《红灯需硬闯,马路要横穿》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内向的人在面对许多很简单的问题时有多么手足无措。之前的我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候,我买东西从来不会讲价,如果早上有事我就会在闹钟响之前自动醒,去KTV从来不唱歌,见了陌生人全身别扭……” “这些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吧。”我轻描淡写地说。我不把这些当成问题,因为一半以上我也有,我丝毫不觉得它们影响了我的生活。 “单独拎出来,都不算问题,可你如果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挫折和失败,追根究底,正是来源于这种性格特质。在平时它无关紧要;关键时候,就会变成致命的弱点。我去和陌生人聊天,去商场和人砍价,去故意找些事情与人交流,无非是想改变自己的性格特质。不是说这种性格特质不好,而是你需要让自己的性格更有张力。”
是的,内向性格不是不好,作为内向者,我也体会到了内向性格所带来的优势,但是我们需要提升部分能力使自己的性格更有张力。也因为如此,我也逼着自己去做一些曾将不敢做的事。我知道人不能总是待在舒适区内,而是应该做更多的尝试,这样才能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在大二我去竞选了班长一职,在竞选前一天晚上,我一直在准备我的竞选时的演讲,我把演讲全部写了出来,然后一个人默默地练习了很多遍,最后很幸运地成功了。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次成功。在后来的一些需要上台讲话的场合中,我都会事先准备演讲稿,然后反复练习,随着次数增多,自信心也越来越强,虽然上台前依然会紧张,但是过去的经历会安慰你,怕什么,等熬过去就好了。
到现在,从一开始的不敢上台,到现在在台上即使内心紧张,却依然可以完成演讲,我知道我仍旧是个内向者,就像我妈时常开玩笑地对我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回首我的努力,我相信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另一方面,我很感谢我一路走来身边的那些外向的朋友,理解我的性格,愿意走进我的生活,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社交的技巧,也让我知道社交没那么令人恐惧。
记得@秋叶 说过:那,那么多被“内向”性格折磨的人到底是什么回事?——他们哪里是内向,他们是死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我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