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儿子今年刚上初一,小学一直表现优秀的孩子在期中摸底考试中,史、地、生和政治等学科都只考了四五十分,基本是全班最低了。
孩子因此很沮丧,情绪很低落。
作为老师的妈妈很体谅儿子,不仅没有责骂,还很积极的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
是孩子还没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还是这些新学科对孩子来说太陌生?
是孩子所在的重点班进度太快,还是自己平时的要求太严格?
是给孩子请课外的辅导老师,还是帮孩子从重点班转到普通班?
妈妈真想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现有的信息来分析,确实与常识相悖,一个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至少考到平均分才应该是正常的。
让我疑惑的还有,作为老师的妈妈竟然对孩子考这个分数的原因一无所知。俗话说,知儿莫若母。一个妈妈按道理来说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应该是有大体了解的,从老师日常的反馈,从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等渠道都可以收集到很多相关的信息。这个妈妈竟然一头雾水,这不正常。
还有,如果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良好,那了解问题原因的最好方式是问孩子,让孩子自己说说考这个分数的原因。一个初一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愿意,一定是知道并愿意告诉妈妈他认为的具体原因的。这个妈妈没有这么做,可能是因为着急慌了手脚,也可能是孩子就不愿意和妈妈做进一步的沟通。
在管理学领域,在商学院课堂上,讨论的往往是著名的失败案例,因为冷酷的现实告诉这些管理者,成功的因素只要有一个你凑不齐,就不会成功。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是未知的比如运气,有很多是自己无法把控的比如国际政治,所以一味的研究成功,对管理者的教育意义并不太大。但失败的因素你不用凑,沾上一个你就完蛋了。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往往是普世的,管理者能将这些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牢记在心,在实际的管理中能及时的排除、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先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极高的能力。
我们在文章中也多次的强调过,一个孩子想要学习好,需要多种条件来支撑,如果非要较真儿,这些条件可能多到数不过来。“人家的孩子”好像玩着就学习优秀了,那些北大、清华的高材生,或者哈佛男孩、耶鲁女孩好像也都总结了自己学习好的若干因素,但问题是,让我们的孩子按照他们说的那些方法去学习,就算我们的孩子百分百的去照做了,在大概率上也还是达不到他们的那个成绩。
套用管理学的这个思路,这个孩子摸底考试就是“失败”了,一定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导致失败的原因存在,妈妈必须协助孩子找出来并加以克服或者修正,才能真正的帮上孩子,不能自己在那里“瞎猜”。
如此低的分数,如此明显的“失败”,原因应该是比较明显的。面对一个明显的导致失败的原因,妈妈都找不出来,妈妈都不能协助孩子找出来,那问题就不在孩子了。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