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豆『书评·简评』简评一篇好作品《芳华》依旧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 《湮于人海(连载)》的刹那 “芳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 《湮于人海(连载)》的刹那 “芳

作者: 简书_红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22:31 被阅读532次

这是我在简书受作者特邀为其连载小说《湮于人海》写的总评。或许故事尚未终结,但我想,有些故事,结局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过程中的相遇美好……

《湮于人海(连载)》

原文链接 ☞:湮于人海(连载)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 《湮于人海(连载)》的刹那 “芳华”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是智利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的回忆录。这本书,曾经是那个年代里文艺青年理想主义的“圣经”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与《梵高传》这样的励志书所不同的是,这本回忆录是一部充满回忆的美好和命运的思考的记事体“长诗”,巴勃罗·聂鲁达用回忆把他的诗歌与文学、政治交并融合在浪漫与沧桑之后的人生反思之中,那些跌宕的青春在记忆中刻下的深刻而浪漫的痕迹,那些坎坷的命运在时代变革中映射的带有对抗精神的反逆思考,他的《爱情十四行》等诗集和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曾经深深影响过中国90年代以韩寒为代表的那一代文艺青年……

《湮于人海(连载)》是我偶然读到的一个简书连载,说它是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篇青春的纪实体回忆录,虽然题材风格并无特别引人注目的直观效果,但一篇文学性征浓烈的作品,往往首先在标题上与众不同,《湮于人海(连载)》便属于这种“小众”文艺。

这是一个关于“失联”和“寻找”的故事。从开篇跟踪到连载的第七部分,发现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连载,它要表达的是一种“芳华”之后的人生路径反思,是对“存在”和“活着”的精神价值分析,因此,是有思想沉淀的青春回忆,也是有价值思辨的人生思考。

我承认,我曾经历经沧桑……《湮于人海(连载)》的那些刹那“芳华”

这样的作品,没有玄惑的世俗悲喜,也没有尖锐的爱恨冲突,作者的文风笔调,平静质朴,看似波澜不惊的平淡叙述,却隐匿着很多深刻的人生思考,在对“善意”的开挖上,《湮于人海(连载)》也有着不一般的表现力,这让我联想到小说《芳华》。

也许,从最近热门的电影《芳华》和原著小说《我触摸了你》中,我们看到了太多浮化于表面的价值差异,却忽略了太多结构在人物内心挣扎的真实。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人间故事,都记录着那一代人幻灭的“芳华”,都有着与时代紧密关联的人生经历和沧桑回忆。从青春走来,才懂得纯真的可贵,从岁月走过,才明白善良的根本和终极意义。

《湮于人海(连载)》是对青春的回忆,也是对浮生的沈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芳华》的另一种人间绽放。而世俗眼底那些芸芸众生的《人生》,才是一个时代交响曲中最动人的篇章起伏和独立音符。于是,普通人物的刹那芳华,同样值得被回忆温柔以待,被沧桑静静触摸,被生命用心聆听……

我必须承认,《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这本书,串联着《湮于人海(连载)》的整个故事,虽然作者并没有刻意凸显这个或隐或现的细节,但我看到了一种命运的暗示……

黎亚明和邹益志,是《湮于人海(连载)》的中心人物,小说围绕着黎亚明对邹益志的人海“寻找”,在回忆中慢慢展开一个关于人生价值的拷问。黎亚明出身贫寒,来自乡间,邹益志家境优渥,家在城里,黎亚明比邹益志年长三岁。城里的高中三年同班,他们“意外”地成为“好友”。在生活上,邹益志给了黎亚明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原本计划报考同一所名校。前面六章的铺垫,让我看到了两个年轻人命运的交合与分叉。其中讲到,黎亚明和邹益志在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上被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小邹如愿去了军校,前途一片灿烂。而高考失利的黎亚明则回到了贫苦的家乡当了一名代职老师,重又开始了与邹益志两样的《人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接连的家庭变故,让黎亚明终于放下孤傲自清的“身段”归于平凡。在贫瘠的乡间,在凄风苦雨中,他独自承担起全部的苦涩,默默坚守在孤独的人生定点上,开始从新思考未来,并从内心悄然与顺风顺水的邹益志“决绝”地拉开阶层的距离。

只是,黎亚明在苦难中依旧坚强,而友情的安慰,并不是仅仅来自于小邹物质的接济和关照,更多的,是蹉跎岁月里他给予黎亚明的精神支持。那本邹益志送给他的《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与其说是别人的人生故事,倒不如说是这个时候黎亚明战胜苦难的励志鸡汤。

“黎亚明一直觉得自己的天空是灰色的,没有光亮。但除了生存他别无他法。他把邹益志送的那本书反复地看,他要看命运究竟要把他折磨成什么样……”这句看似平常的平铺直叙,其实隐藏着一种深深的内心暗示,当人懂得了什么是沧桑,便学会了选择平静的坚强……

我终于承认,这个故事每一章节其实都在用回忆深情地挖掘一种曾经的美好,这种回忆既是甜蜜的,也是酸涩的,因为,苦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的重压,阶层上的不对等,境遇上的不一样,扭曲着人的自信,改变着人的内心世界……

贫贱不能移,是黎亚明身上一种特别的气质,这也是小邹最欣赏也最看重的品质。对于小邹的帮助,他从内心深深感激,但他有着自己的格局——威武不能屈。在命运面前,他渐渐有了一份随遇而安的笃定。即便是洪水将至(98长江洪灾),他也心如止水 —— 出门的时候,他“很镇定地摸黑收拾了一下东西,只把读书时写的日记、邹益志寄给他的书、信等塞进随身的书包…… 然后就随人流拥到堤上,再一次无奈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这些生活化的简单记述,十分的口语化,但却蕴藏了一些细腻的情感,比如小邹的书和信,他看得很重,而其他的,在他看来皆不过是身外之物,早已“没什么可收拾的”。

写小说,未必要穷尽表达之能事,也不一定非要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有一种境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细节的取舍上,我感觉是这个连载十分有把握的一种收放控制。每一个细小的角度透射,都有其特别的意义。就如这书、这信,便是伏笔和联系。之后的堤上相逢,既感觉是意料之外,又似乎是冥冥之中。小邹在黎亚明最孤独绝望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身边,用他军人的肩膀承接了黎亚明绝处逢生的眼泪,这种“他乡遇故知”的人间情义,让这个平淡而朴实的故事,平添了更多感动人心的温度。这样的文字,带着人间的温暖和正气,是值得肯定的。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也没有标新立异的情节,但在平淡中,人生总在被“温柔以待”,这种“友情”,让读者对他们的故事既充满期待也不无纠结。

连载的第七章节从一些小事上着笔,透视的却是不同的人生境遇下各自独立的人性,以及各自坚持的生活态度和坚守的人生格局。小邹追求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黎亚明默守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个风流放纵,一个守真志满。这种悄然的思想裂变,已然在平静的友情交互和意见交锋中初见端倪。例如,在黎亚明面前,小邹表露出的那种男人的“色”,是小孩子一样的坦荡,不管是看毛片撸管儿打手枪,还是叫嚷着要找女人打炮,都撒娇似的不加掩饰。只有在黎亚明面前,小邹才是那个真实的"邹色"。两人情谊由此可见既“不分彼此”,也"长幼有别"。而黎亚明作为“哥哥”,却保持着稳重的矜持,反衬出小邹实际上内心想做黎亚明“哥哥”的保护欲。这些都涉及心理学层面复杂的情绪和行为,作者通过对话和情节的不断铺设,把这种复杂的情感展示得既让人感动,也让人迷离,如若世间真有金兰若此,也算不枉知遇之恩吧。

我不得不承认,我更感动于这种简单的人物线条,复杂的内心世界,平静的叙述风格,跌宕的人生格局……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不过,谁都有自己的世界和思想,作为男人,黎亚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格魅力,确实值得小邹在洪水滔天中“英雄救'美'”。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第七章节我认为写得较为感人的几处地方,都真切动人。如洪水中的激情相见,佐丹奴品牌店小邹给黎亚明买衣服,小邹火车站为黎亚明南下打工送行等等…… 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让人通过简单的表述读懂更多的情感流动,产生强烈的共鸣。比起一些单纯堆砌情节营造冲突感的情感鸡汤故事来说,这样的表达更有细腻真挚的韵味,也更有文学本身所应具有的表现魅力。

98洪灾的“堤上重逢”,是这个故事一个关键节点,有较为起伏的“高潮”,在笔法上带动了后面的很多情感交锋。对于两人的情感冲突,作者的描写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蛊惑,但通过一些生活中细节的摩擦碰撞,揭示了人物不同的价值观,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两种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他们的原来,此刻早已湮于人海,这种悲剧的力量,透过平静的字面,给人更加深刻的感受。

小邹作为独生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需要一个哥哥一样的“兄弟”,这种心理使然,他对黎亚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而黎亚明也是孤独的,黎亚明的孤独源自贫穷的生活,他孤独,却坚强。两个孤独的男孩分别从对方身上找到了精神的某些慰藉,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既相扶相守,亦各自漂移。唯一不变的,是彼此对友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也开始一点点变化着,当黎亚明发现小邹在女色与权欲金钱上的脱轨,他才更加感觉到保持自我格局的重要。于是,随着那时的南下打工潮,黎亚明决定离开友情的“庇护”,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湮于人海(连载)》文学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第七章的细节描写较为丰富多彩,也都与人物性格及心理相对应,文笔朴实无华,但蕴意浅藏,别味悠然,读感很棒。而一些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消费品牌,更在文章中发挥了以小见大的独到作用,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描写更为生动而广阔。

作品简略得当也控制的比较到位。第七章最后的别离,作者只用了一句"邹益志在火车站用报纸铺在地上陪黎亚明一夜",而两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一张看似无关的“报纸”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们都知道要珍惜对方,都知道人生最终是走自己的路,唯保持自我格局,才见友情真义。

只是这一别,茫茫人海,有多少真情能坚守到希望的黎明?

只有被善良善待过的人,才最懂得善良的价值和意义。邹益志的失联,黎亚明的寻找,或许就是一种善善相报的轮回。那些曾经感动心灵的人间真情,不应该被时光淡忘,更不应该被成长疏离,这个淡漠的世界,还有哪些美好的情怀值得坚守,还有哪些生命的意义值得探求?

我,陷入一种沉思…… 仿佛,又听到远方传来那首激越的情歌,那是流失在岁月里的呼唤,那也是飘荡在尘埃里的渴望……

茫茫人海,
终生寻找,
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希望还在,
明天会好,
每一次微笑都有新感觉,
每一次流泪也都是头一遭……

富贵和贫贱,都注定是一种沧桑。每一个人海中的你我,皆不过是沧海一粟,都曾经历沧桑,都在挣扎求存。其实,在这人生的潮汐里,我们曾经相遇,我们也曾经分离,但最终,我们都还是沉浮其间,在一次次的触手可及中,被潮水无情拍打和失散,只是,我们一直在彼此寻找,期待相遇。人生如海,海如人生。你我湮于人海,分离 —— 亦是相遇……

红豆  2018-01-19

湮于人海,分离 —— 亦是相遇……

相关文章

  • 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 《湮于人海(连载)》的刹那 “芳

    这是我在简书受作者特邀为其连载小说《湮于人海》写的总评。或许故事尚未终结,但我想,有些故事,结局早已不重要。重要的...

  • 我承认我正经历沧桑

    ——当我开始虔诚信奉那些我曾不屑一顾的事情时,证明我历经了沧桑! 以前,清明就是一个踏青的节日,可以无忧无虑的...

  • 湮于人海(六)

    13 寒假越来越近了,乡村的田野一片萧条。黎亚明看着自己破败的小屋,拿着邹益志写给他的信反复看着,心里有一种很复杂...

  • 湮于人海(三)

    7 “黎色,老实告诉我,你有没有摸她?她奶子大不大啊?摸上去是什么感觉?”邹益志凑近黎亚明神神秘秘的好奇的问道,感...

  • 湮于人海(二)

    湮于人海(二) 4 高一下学期开学后没多久,黎亚明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三月早春,学校声势浩大的组织起参...

  • 湮于人海(四)

    9 “走,去我家玩。” 邹益志又饶有兴致的邀请了。 “今天怎么都要去,不去不跟你玩了。” 邹益志说着就一把搂住了黎...

  • 湮于人海(五)

    12 黎亚明在知道那一刻的时候只觉得天眩地转。 七月的夕阳火红而明媚,但在黎亚明心里残阳如血。残忍而惨烈。他能听到...

  • 湮于人海(八)

    20 黎亚明在南方努力的工作着,他做了销售。虽然很辛苦,每天都要不停地出差,奔走在拜访、联络、接洽客户的路上,但辛...

  • 湮于人海(七)

    15 昨晚半夜黎亚明在梦里又梦见邹益志了,那么清晰那么形象。邹益志还是那样爽朗地笑着。黎亚明知道是自己在做梦,但他...

  • 湮于人海(一)

    嘟...嘟...嘟...,直到响到断掉,依然没有人接。 点了微信视频,还是连接到自动断掉也是没人接收。 又点开QQ...

网友评论

  • f9b1a6a08999:👍®人生如海,海如人生。你我湮于人海,分离 —— 亦是相遇……® 🌸 透彻的书评,你的文字有某种超然的气质。👍🌸
    简书_红豆:人生如海,海如人生。你我湮于人海,分离 —— 亦是相遇……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我是这么理解的,呵呵。谢谢支援!: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简书_红豆::+1: 《湮于人海(连载)》入选第二届“中国青年作家”笔赛,近期将集结出版纸质书,影视拍摄洽谈中,受作者之邀,红豆将对本文做推书版二次修改,特此恭贺作者在严肃文学创作上的精进和努力……:joy: @简书_迎风而立的异乡人
    简书_红豆:@简书_迎风而立的异乡人 会尽力而为。我也是一种学习,这是我在简书从头至尾看完的第一个[连载],对我而言本身也很有意义。
    简书_迎风而立的异乡人:@简书_红豆 谢谢红豆兄,又要辛苦您了
  • bd1653240142:这篇评得更棒,文学功底扎实。👍
    简书_红豆:谢谢,这个比较更棒吗?呵呵,可能我还是比较喜欢反应现实的题材,感受力会比读其他的文种好一些吧,功底就自觉谈不上了,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 女钢铁侠:解读得很深刻
    简书_红豆:嗯嗯,原著要火:+1: 谢谢鼓励!
  • 6de03b6e57b8:一直想说,你评评你自己吧。
    简书_红豆:@空城佳人 呵呵,也许会有,这个可以有~😜
  • a4d8b98086da:真的是在用"心"评价别人的文章,你的心更美!🌺🌸🌺
    简书_红豆:@北京晓风 他山之石可攻玉!😊
  • 鸣凤乔:大赞
    简书_红豆:谢谢您,希望《湮于人海》这样的简书原创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 梅城苏:好棒的书评,你是一位思想透彻的文人
    简书_红豆:哦?文人,呵呵,实在惭愧。谢谢您的鼓励,我觉得这个连载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质,而我更受到很多启发,我希望您也看过这篇小说:)
  • 米苏闻:刚看完小说就来看评论,写的真好,学习了!
    简书_红豆:@米苏闻 谢谢,让我们用真诚的善意去读解别人的故事,丰富我们的情感和文字。👫👬🍻
  • e4109aa7ac0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独特,红豆通过抓住《湮于人海》故事中一本不起眼的书,展开了另外一种“寻找”,寻找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一些青春的苦难,还有一次又一次命运的悲欢,甚至可能还有两个男人人格的改变。这些,都因为《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这本书发生各种联想和猜测,这本书里面,可以说埋藏了某个答案。红豆评论的文字基本上都具有独立成篇的基础,这篇评论的逻辑层次很鲜明,全文分段也很有讲究,全文的段落分别以“我承认”-“我必须承认”-“我终于承认”-“我不得不承认”来力证《我曾经历沧桑》,不断深化并升华,文笔行云流水,情感热烈深沉,从解读一个连载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思想高度上说,都是难得的原创佳作,而结尾用一首歌提升了富于联想和思考的独立观点,非常唯美,可以说悟透了一种“寻找”。这句话说的真好:你我湮于人海,分离 —— 亦是相遇……
    简书_红豆:不好意思,竟然忘了及时回应您的评价,您说的都是非常到点的,我非常赞同,这本小说本身也不错,我都有看完,虽然没有大跌大起的情节,但青春的记忆,本身就是应该有一种静水深流的韵味才更加值得回忆,至于这篇评论的文章结构,也确实是用“承认”来串结的,我觉得这样的写法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也是一种尝试,呵呵。非常感谢您的评价。希望看完我的书评,大家都不妨读一下这个连载。:blush:
  • 0f4276588b0f:红豆的评论充满文艺范儿,让人对小说产生一读为快的感觉。从洋溢着浓浓文艺气息的诗集《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和《梵高传》的分析入手,接地气引入热门小说及同名电影《芳华》,从细节描写到深层次的思想意义抽丝剥茧,让读者体味到也许超越作者所表达的深度与意义。这正是红豆书评的魅力所在。
    简书_红豆:谢谢您,您总是用对文字和文学执著的热爱态度关注我的文章和我推荐的简书作者的原创作品,这让我十分感动,《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和《梵高传》都是励志系列的经典,但也是较为冷门的偏文艺的名著,而《芳华》也是一种“文艺范儿”的小说,或许很多的文学作品都会从不同的文字内涵和思想表现中激发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由此生发的对世界的认识及至对于青春以及人生甚或是生死的思考和辨析,这篇连载用了一本诗集作为串联故事承起和衔接的“引子”,是一种很特别的“怀旧”,而这样更深深打动了我,原来文字的力量,经典的力量,真的是在默默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这也是这篇连载给我的另一种启发,平淡也是一种美,就如行云,就如流水,它们缓缓地流动着一种荡气回肠。我想,只要你愿意抬头,总能看到那些流云,总能感觉到一种“云深情也深”……
  • 罗佐欧的幻想世界:题目让我想到聂鲁达的书《我曾历经沧桑》
    罗佐欧的幻想世界:@简书_红豆 我看过,非常好
    罗佐欧的幻想世界:@简书_红豆 是啊😁
    简书_红豆:就是这本书!您也是看过的啊…… 这本书真的很棒的,这个连载作者就是看这本书熬过来的。:blush:
  • 夏诺xn::+1::+1::+1:
    简书_红豆:@summer夏知绿 真的谢谢您的鼓励,也代表连载作者谢谢您!😀😜
    夏诺xn:@简书_红豆 写得好!:blossom::blossom::blossom:
    简书_红豆:谢谢您的鼓励!:blush:
  • 272834366435:红豆哥哥这篇评论写得很棒,满满的正能量,也有深刻的人生思考哲理,甚至超越了原著本身的很多东西,这种在高度上的升华,我个人感觉确实很难。但能够做得到,证明哥哥对入眼的作品一个是挑剔,另一个则是有见解的解读,看哥哥的点评真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体验。
    简书_红豆:@迎风而立的异乡人 你们都太客气了,太过讲了,很高兴在简书遇到不一样的你们!
    简书_迎风而立的异乡人:@Mr杰少 确实!我觉得红豆兄的点评比原作更有水准!我也特别喜欢看和要求他点评。觉得是总学习和享受!
  • 江晓白:拜读了。
    简书_红豆:@江晓白 多批评指正😊
  • 魔都老硬盘:可以,收藏了!硬盘有空拜读一下佳作:yum::yum:
    魔都老硬盘:@简书_红豆 过奖……硬盘无病呻吟居多:yum::yum::yum:
    简书_红豆:@魔都老硬盘 多指正! 我非常喜欢您那种淡定的海派风格,十分罕有,好棒!😊
  • 墨笔生徽:才华横溢,文章都是溢出来的!赞一个!!!!
    简书_红豆:谢谢鼓励!太过讲了!我们都在浮沙挣扎,只想用最真诚的文字守护心中那个完美盛夏。那也是《湮于人海》的他们记忆中的盛夏。
  • 好风似水:好厉害,洋洋洒洒四千多
    简书_红豆:@好风似水 你要注意用眼 啊 手机写很累的 啊
    好风似水:@好风似水 我要是写四千多字得拿手机输入好几天😂
    简书_红豆:还行吧,呵呵,四千多对我这种不加节制的来说算是有所克制了~~
  • 一缕阳光yg:各种评说都入木三分👍👍👍
    简书_红豆:@一缕阳光yg 过讲了,我不敢,我文字太烂了。而且我也没那么大毅力,到时候弃坑而逃就不好了:smile: 我现在先尝试书法系列"连载"看看能玩多久~
    一缕阳光yg:@简书_红豆 连载是不容易,我很希望能看到你的连载
    简书_红豆:谢谢您!只是写出自己的一些肤浅感受而已,也是难穷其万一啊~ 写这种连载的作者也是不容易。

本文标题:我承认,我曾经历沧桑…… —— 《湮于人海(连载)》的刹那 “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c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