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时的年味,好像已记得不是太清楚了,是因为离的时间有些远吗?好像不是,肯定是有一些其他原因,对于儿时的年味,到底给自己留下的是什么记忆。如果说想到最多的是那时候的穷日子,我倒没觉得那时的穷给自己带来的有什么影响,因为大家都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现在觉得那时候的人是单纯的,因为缺乏娱乐活动,男孩子的游戏不让女孩子参与,女孩子的游戏也不允许男孩子参与。对于年的味道,感受最深的可能大概是三件事,新衣服、压岁钱以及丰富的食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耳边常能听到父母对我们的忆苦思甜教育,能够拥有这三大项,简直就是莫大的幸福。
当然还有一个对小孩子来说最大的幸福。那就是在节日里,是不用考虑学习的事情,可以尽情的玩,家长们因为要准备过年的物品及事项,经常会把孩子打发出去,省得在家里碍着他们的事。这时候的孩子,反倒是不那么的疯,好像是猛的太放松不习惯,其实是想看看家里大人都准备了什么好东西,都会准时的回家。
那时候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没什么区别,都有虚荣心,如果是谁在春节那一天不穿一身新,就会在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很可能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弄,过新年,穿新嗄嗄,就像现在人追iphone一样。还有让小孩子开心的是,过年这几天,大人们的脾气好像都很好,平时常犯的错,大人看见也会很宽容?不会受到大人的训斥和惩罚,记得有一年,我淘气把家里的碗打烂了,吓得我不敢吭声。妈妈看到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教训我一顿,而是笑着对我说,不碍事碎碎(岁岁)平安,去玩吧。
那时候可以睡到自然醒,大人也不会催着你起来,感觉到过年就是放大假,一切的烦恼好像都会随着这个年过去而消失,人们都会把美好的祝愿期盼来年实现。
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记得冬储菜是家家必备的,每一家都会分配到足够过冬的白菜、萝卜、大葱。每家都会在自己住家属院内找一地土地,挖个坑把萝卜埋进去,把葱的根埋在地里,白菜则放在阳台或者窗户外面。记得二十三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味也开始聚集,直到二十八、九,开始过油锅,这是孩子们眼巴巴的时刻。那个年代很少见到荤腥,闻到谁家炒菜都能评判出是素还是荤。
把准备的东西备的差不多,开始过油锅,那时候可没有现在买成桶的花生油,都是买的猪板油。把锅烧热了猪板油放进去,炼制成熟油,剩下的油渣对我们来说可是美味,捞出来撒上一点盐巴,夹在刚蒸好的馍头里,咬上一口满嘴流油,那个香,真是回味无穷。
各种面食,花卷、糖包、红豆包、麻叶,等这些东西都备齐了,重要的一项开始,盘饺子馅。那时候的家里都会准备一个大案板,在上面擀面条,蒸馒头,都是游刃有余。小孩子的任务是向大人要一团面,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面揉来揉去而乐此不疲。包饺子的时候,家长们会在饺子里放进一枚硬币,看看谁能吃到,如果谁吃到的话,就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好运。
那时候觉得大人们什么都会干,吃的、穿的、用的,那些原材料,到了她们的手里,变成一件件成品。固然是比不上现在的样式,在那时穿在身上也是可以炫耀一番。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放鞭炮,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是最盼望的时刻,在那一刻自己好像成了土豪。可是幸福不了多长时间,那些压岁钱会被大人没收一部分,只会给自己留一小部分,就这也会让自己兴奋一段时间。
儿时的年味也随着物质的丰富,成了一个甜美的记忆,这些记忆里,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现在自己已身为儿时的家长,在过年的时候,却没有那时家长们的忙碌,饭店的年夜饭成为了一个时尚。家中聚会的时间也渐行渐远,那种一大家子围坐在家中的一个大圆桌吃饭的镜头,也只能停留定格在记忆里。
每年的团圆已是一种奢望,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趁着过年的假期,已早早的把行程预定的满满当当。家中有老年人的,子女们还可以聚在一起,没有老年人的,都是小家庭模式。过年的时候都会选择一家三口旅游的方式来迎接新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年的氛围也在一点点改变。
许多的地方会保留下来一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以迎接外来的客人,去回味那种过年的味道。儿时的年味,会永久的封存在记忆中,这是属于自己那一代人的记忆,它是那么的浓郁,又是那么的遥远,是一种对家乡情的思念,又是对亲人们的一个美好回忆。
写到这时,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震耳欲隆的鞭炮,母亲唤我端饺子了,父亲矫健的身影在忙碌的收拾即将上桌的菜。我的眼感觉到有些模糊,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儿时,那种对年的期盼也慢慢的在体内蔓延……。
儿时的年味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