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条原文节录: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故立志贵专一。
王阳明把治学比喻为种树,对学生可谓谆谆教诲,叮嘱其一定要牢记在心。
树木要长得高大挺拔,一定要根基牢固,君不见,城市马路边的大树,一遇大风,无不东倒西歪,盖移植故也,根须肤浅,难经风雨。凡种树,必深挖洞穴,施足肥料,厚培土壤,才能使根茎滋长、深入、蔓延,则底盘稳固,才不惧风吹雨打,而茁壮成长。种德如种树,必先养其心,志意坚定,才能始终如一,围绕本心,日积月累,学有所获,这就是立志的重要性。
其二,欲使根基牢固,必须刊删繁枝,首先保证树根获得足够的营养,枝繁叶茂就会竞夺根部的养分,使头重脚轻,终不能长久。又如盆栽花卉,其根只有方寸之隅,盆深只在尺厘之间,更须经常修剪,要下得了手,舍得去除多余的芽孢和枝叶。治学亦然。存养心性,不可有过多的嗜欲爱好。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有些爱好,雅则雅矣,但沉迷其中,难免侵占治学的功夫,至于游戏博弈之欢,更无太多可取之处,当偶一为之以资消遣为度。外好愈有所得,更要下决心弃之不顾,不可流连忘返。
其三,养心立志还得早。种树养花之初,就得首先照顾根基,待到枝繁叶茂,疯长之势已成,则根部先天已伤,再难茁长,要成千百年之参天巨树,长青永葆,几无可能。初学之始,便当立志,如王阳明十三岁便立志成圣,虽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佛老之学,耽于格竹,但无论走得多远,始终不失成圣之心,所以每每能自顾而返。小而言之,孩童从小养成好学的习惯,父母便可放心省心,不必终日监督防范,因为好学的孩子必自律。反之,从小耽于游戏,沉迷嬉戏,那么强行收缴手机、PAD,不时呵斥,甚至体罚鞭笞,终难有功,因为他不好学,于他而言,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游戏才是乐趣,这是根子上的问题。
其四、不助不忘,徐徐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不可能一日长成,必时时养护根基,不忘灌溉施肥,切不可拔苗助长。人之养心,须时时不忘一念之善,只管日日修炼,自然日夜滋长,道心不断充扩,直至中而知天,发而皆和。
以上论学的四条,王阳明称之为“无中生有”的功夫,养心立志看似虚无,不像外好易得显功,却是治学的根本。
第117条原文节录: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有的人专注于在存养德性上下功夫,有的人专注于在认知能力上下功夫。前者每天都看见自己的不足,后者每天都看见自己的进步。看见自己德性不足的人,不断用功,德性愈来愈充足;看见自己认知提升的人,不在德性存养上下功夫,所以德性日益不足。
培养认知能力,虽然比沉迷外好更可取,但终究还是外在的功夫,就像种树不护根本,没有抓住治学的根本。治学之要,务在修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