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的鞭影

作者: 船长_a149 | 来源:发表于2024-05-05 19:2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们说,只要知道了愚公移山,就知道了太行山。八百里太行,自被上古神祇定位于此,一直雄踞华夏的腹地,举手撩天,俯身察地。风也潇潇,霜也飘飘,烟云明灭,时光如恒。

当第一缕阳光还在太行山顶上的枯枝间徘徊时,山道上忽然响起了一记鞭梢破空的噼啪声,惊飞了栖息在树上的几只寒鸟,余音在干冷的空气中丝丝颤颤。而后,才见椭圆形的光斑从树枝上层层叠叠地落了地,在乌黑的马蹄上一闪而过。嗒嗒嗒嗒,昏暗的山路上交替翻出几个闪亮的马蹄铁,木质的马车轱辘碾压在原有的车辙上,粼粼声,吱呀声伴随着地面的微微抖动。

这是行走在太行深处的马车队。

早先没有车,是马队。几匹骡马驮着山货,茶叶,盐巴,皮革,丝绸,布匹,煤炭,粮食,及生活所需的杂七杂八,穿行在太行幽密的蚰蜒小道上。后来换了马车,货物装在了木头马车上,成了车队。

我舅舅是车队的一员,赶着大马车,扬起大鞭,是一名公认的出色的车把式。几乎半个世纪前,我家请木匠打制第一辆排车时,我感到终于成了有车一族而自豪,那时我舅舅早已放下马鞭,领了退休金。他们活在上世纪,活在平原的大街小巷,活在太行茂密的丛林间。有时也赶着马车奔赴河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四川,陕西,拉土方石料,运送强险物资。只要有召唤,他总是热心地组织车队,而后扬起大鞭,勇往直前。不过最多的还是往返在山西与河北一带。舅舅和他的伙计们不清楚,他们走过的,是太行山区的茶马古道,那条古道上扬起过明清时期的土尘,飘过更远时候的山岚,也回荡过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其实,这件事我也不清楚,直到最近才偶然发现的。发现时,那片文字露出了蔑视的眼光,挂着一抹不屑的笑,冷峭而邪魅。

于是,我赶紧把我家的第一辆排车与舅舅的马车,从旧时光的墙角拉过来,轻轻一拍,变成缩小版,放在桌上用心打量。


它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我的排车与之相比,就是土陶与青铜大鼎的差距。马车的两个挎厢敦厚如大力士的肩膀,上面压上几千斤完全无虞;柳木车厢深阔而坚实,仿佛可装入半个矿山。黑铁似的车轴两头,浑圆的木质轮毂上排列的铁钉,让我想到了欧洲战场上的坦克。长长的杆辕磨出了树木原有的纹理,泛出暗红色大理石的光泽,瓷实如石化了一般。

重愈钢铁的马车。这车需要一匹青壮年的牝马来驾辕,左右是她的丈夫或儿子,才最合适,而且最好是枣红色的牝马。

舅舅的骡马就是枣红色,他说他喜欢,就像他喜欢把一绺红缨栓在鞭子上。一杆大鞭是赶车人的标配,就像武器之于士兵。鞭杆儿由四股箬竹的梢部拧成,坚挺且富有弹性,手握处用尼龙绳细细缠紧,结实异常。儿时到舅舅家,见靠南墙的杂物间竖着一杆鞭子,想体会一下赶大车的风采,结果两手也没有挑起鞭杆儿,只好扛着大鞭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西斜的光照里,鞭梢儿拖着地荡起了两圈灰尘。鞭身用三股牛皮编成,这牛皮须是老牛的皮,经脱毛鞣制,割成细条,强韧耐磨。三股中留下一根做鞭梢,约八寸长。鞭子凌厉的地方,就是鞭梢。

那年月,赶大车的把式惹人羡慕,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基本相当于时代的龙骑兵。本家远房一个堂哥,早年是我舅舅赶车的伙计,一杆大鞭舞得风起云涌。大车队解散后,他负责饲养生产队的牲口及拉运庄稼。秋天的一个傍晚,他送粪回来,坐在排车辕杆上,面对彤红的落日,许是禁不住同车人的鼓动而一时技痒,双脚站立在排车上舞起了鞭子。鞭杆儿丈余,鞭子丈余,堂哥在奔驰的排车上霎时变身为长坂坡的赵子龙,把一杆大鞭舞得呼呼生风,排车四围圈成圆形的鞭幕。只见他凝视一眼,觑个真切,鞭梢扫处,路边槐树上一枚偌大的马蜂窝应手而落,疯狂进攻的蜂群又被他的鞭锋击落一地。

赶大车的把式都有一手绝活,或是单手举缸力气过人,或是鞭功独到,既准且狠,亦或是能说会道精于谈判。这些本领是车队安全的保障。长年走车,所运货物又大都价值不菲,难免会引起剪径君子的注意。当地人管土匪叫胡子,若是规模较大,有时也称呼他们为响马贼。当地的土匪一般不会劫掠车队,除非他们有十足的把握。但也不能保证他们不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孤注一掷,故而车队的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

堂哥对人说,我舅舅的鞭子可以切断锄把粗细的柳树。一鞭子打下去,简直能把石头劈开;三鞭过后,即使再性烈的牲口,也会被调教得服服帖帖。他说他见过,车队最前边的舅舅响鞭一声,吓退了几个企图抢掠皮革的胡子。路边山沟里那棵半大的柳树,被牛皮鞭梢生生削成了半截树橛子!

几年前,为了让我增强体质,女儿网购一个大号的钢制陀螺,要我每晚在广场上挥鞭以锻炼臂力。这个方法脱胎于过去顽童的打皮牛,用鞭子持续抽打,使木质的陀螺稳稳地转起来。我说这个简单,小时候经常玩了。但那次的鞭杆是榆木,鞭身是一根宽宽的皮带,而且那个沉重的陀螺足足十斤有余。我抡了一晚鞭子,次日右臂酸疼难忍,不得已敷药,吊臂一周。

空旷的原野,一马平川。弯曲的土路绕村过店,道道辙痕在风中述说着骡马大车的过往。土路旁,几棵歪脖子榆柳孤愤地站立,絮叨着岁月的沧桑。树的外面是贫瘠的土地,春天大风沙,夏天的庄稼萎萎靡靡,秋冬则是荒蒿漫天,蓬草乱滚。庄稼地的外边,几处陈旧的农舍,在时光里不知老了几回,又不知醒了几回。

“出邯郸,到旧店,不到旧店不打尖,一鞭赶到平固店。”这句赶车人的切口,道出了他们在平原地区的部分行程路线,和一天的大致里程。旧店,是邯郸东部的一个村庄,是那个年月行脚赶路的一处驿所。

旧店村南,有一家大的骡马店。

一排高大的钻天杨下,两根木桩横搭一块木板,构成一个宽大的门洞,没有大门,方便马车夜里进出。门口两边,左右延伸两道土打的围墙,围成一个院子。久经风雨剥蚀,墙体时有豁口。场院前部,正冲大门口,是一面不高的影壁。院子的最里面,是一排棚屋,那是赶车人的宿舍兼会议室,累了一天的他们,躺下来简略估算几日来的草料用度,商定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东西厢房的地方建了马棚,石槽木勺,油污的马灯挂在棚柱上。西南角是草料棚,一口硕大的铡刀,摆在棚子前,铡刀后面堆满了晒干的玉米秸,打成捆的谷子杆儿。若是夏秋季节,棚外的空地上,摊满了青草,粗壮一点的草茎上缠着几朵晒成半干的、红的蓝的野花。

骡马店的主人是外地人,堂哥也说不准他究竟是哪个省的,江湖规矩,英雄不问出处。他到底姓曹,还是陶,亦或是姚,似乎无论怎样叫他,他都乐呵地答应,姓名对于他,早已失去了意义。赶车人纷纷称赞店主的和善可亲,又对店里的饭菜及低廉的价格赞不绝口。有时实在过意不去,临出发时,悄悄留下半袋黑炭,几斤麸子。由是店主对于舅舅这一支大车队特别念叨,听到大车进门时熟悉的鞭子响,便会小跑着迎上来,一边亲热地拉住手,一边吩咐店里的伙计,要好生照看几位大爷们的骡马。

也难怪,舅舅的大车队人马精良,口碑也佳,十多辆马车,几十匹骡马,浩浩荡荡,俨然一支整齐的队伍,无论到了哪处骡马店,都是备受优待的上等客源。黎明,车队要动身了,人欢马叫,铃铛嘹亮,鞭声清脆,大有“车粼粼,马潇潇”的况味。偏居村外的场院,时时欢腾喧闹,这种场面总使我想到新龙门客栈。

蹄声得得,马铃叮当,土路在马头的前方延伸。平原地区的行程,安稳如日头的东升西落。长路漫漫,最是枯燥,也最逍遥,可卧可睡,可唱可吼。我猜想,初夏时节,他们会爬上骡马店外的大槐树,捋下一麻包槐花,当作路上的零食;夏天路过瓜棚,他们定会与人交涉,以物易物,想着法子换吃人家的西瓜或者甜瓜;秋冬季,场光地净,情景荒凉,怕是最难熬的,也是最为担心的。

荒歉年月,饿极了的走兽会从太行山上下来,游荡在平原上。有人见到了野猪,有人望见过红眼的饿狼。

车队那次装了粮食和煤炭,要运到东部去。骡马店里的老鼠凭借灵敏的嗅觉,当晚就找到了严密包裹的粮包,车队出发时,它们食髓知味竟然不肯下车,就这样被带出了骡马店,成了旅行之鼠。极度饥饿的苍鹰一直盘旋在车队上空,迟迟没有离去。空中的掠食者准是发现了车上载了老鼠,那正是它们中意的口粮。几只大鹰轮番俯冲,向着车队发起了攻击。赶车的把式们见状不由喜上心头,鹰肉是他们难得的牙祭。于是,纷纷亮出鞭子上的绝技,望空扑打。不久就战果辉煌,进攻的大鹰在霹雳般的鞭子下被悉数击落,鹰羽随风飞扬,鲜红的鹰血流进了车辙。

那是初冬的傍晚,阴沉的天空下,光色单调而暗淡。枯草丛里忽地鼓起一个包,一匹闻到血味的饿狼慢慢站了起来,涎水滴流着。它再也难忍那致命的诱惑,悄无声息蹿上了马车,一口叼住大鹰的翅膀,试图速战速决。听到动静的车夫一回头看到的居然是恶狼,大惊之下下意识地挥动了马鞭,打落了狼吻里的食物。饿狼怒吼一声,纵身跳起,尖嘴獠牙直扑他的咽喉!

舅舅奔过去时,正好看到这危急的时刻。鞭是好鞭,狼是恶狼,舅舅挥鞭过去,只听咔吧咔吧几声脆响,狼腿齐断,恶狼惨叫着滚在野地里,继而发出悠长的嗥叫。瘆人的鬼哭狼嚎。舅舅恐怕它会召来游弋的狼群,接着反手一鞭,恶狼头骨碎裂,顿时没了声音……

多年后,舅舅想到这个情节时,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接着叹了口气,说到,都是为了一口吃食儿,一口吃食儿。说完闭上了眼睛,老脸上的雀斑又浓密了一层,眼珠却在急切地转动。我分明看到,舅舅在自己的脑海里,又重新回到了跃马扬鞭的青春时代,在大平原,在莽莽太行。而他的那杆浩荡之鞭,已溶进了暗影中,渐渐消失不见。

相关文章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简介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

  • 龙文鞭影

    我最近开始看龙文鞭影 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 学校的涂又光教授 是清华大学49年哲学毕业 著名的哲学家 翻译家 书法家...

  • 龙文鞭影

    一东(韵,下同。)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祷雨,汉...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是一本跟好的国学启蒙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四字一句,每句中都蕴含了一个帝王或诸侯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

  • 涩梦读《龙文鞭影》|《龙文鞭影》简介

    龙文,是古代的一种良马,这种马见到鞭的影子就会极速奔跑,这也是龙文鞭影的含义。《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顾名思...

  • 鞭影绰绰

    扔掉蛮横粗暴的鞭子 我教你如牧羊般牧人 真正的鞭子在内部鞭打 打颤倦怠的灵 旧枝上长出柔软的鞭条 学会了报复,抽打...

  • 龙文鞭影 | 序

    距离写完二十四节气差不多一年了,开个新篇,写一本故事集。 争取写一整年。 这是序。 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

  • 《龙文鞭影》今读(一)

    成语典故里的中国,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那里既有市井乡野里的风俗流传,也有宫殿城阙里的威仪三千;既有不暇南面的琴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离的鞭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gk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