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
【南怀瑾老师】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非靠打坐不可!

【南怀瑾老师】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非靠打坐不可!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6:08 被阅读0次

    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非靠打坐不可!

    中国文化从秦汉以后,学术思想的主流,从表面上看,虽然都一概归到儒家,但实际上是以阴阳、儒、墨、道、法各家杂用,而又不太有明确的界别。汉末、魏晋开始,便有道家的神仙“丹道”学派兴盛,他们的修为基础,都是以“守静”为中心。那是根据老子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的说法而来。

    但自汉末到两晋时期,由印度传入的佛家,它的修行实证的方法,是以“戒、定、慧”三学中的小乘禅观和“四禅八定”的定学为中心,由戒行的严密自律而得定,由定而生慧,由定慧而得解脱,完成“解脱知见”而进到“涅槃”寂静的境界,证得“阿罗汉”果位为最高的成就。

    因此以定、静为修成仙佛之道共通的根基,就成为中国文化学养中的普遍意识。况且静态必须由不动的定境而生,定境必然由静态而成,这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互为因果,不可或分的效应。

    尤其在隋唐的初期,由天台山的智顗大师,开创了中国佛教特色的天台宗,以修止观而得“中观正见”为目标。于是,从打坐修行,修止修观的禅修法门便大行其道。因此,影响了中国各阶层社会,朝野上下,都知道定静为修养的必要工夫,已成普遍的知识。

    印度佛法中禅宗大师达摩祖师东来,早在萧梁政权的初期,已经在中土以传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为标榜。到了初唐开始,历中唐、晚唐,禅宗的“无门为法门”,已普及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明点。尤其在残唐五代时期,禅宗的五家宗派鼎盛,几乎涵盖了儒道,乃至神仙丹道和佛教诸大派系的修证内容,当然也掩盖了天台止观禅修的声光。但禅宗虽然以“直指见性”为标榜,而在实际的修为实证上,仍然也离不开以禅定为基本入门的功夫。至于“参禅”的名词,是从宋元以后所兴起,那已是禅宗从驰骋中原和大江南北,终将走向小径的尾声了!

    《原本大学微言》

    现在告诉大家,为何需要打坐修定。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又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变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工夫不可。为什么?明知那个是自然的东西,但是这个自然的东西,被无始以来的尘埃涂蒙得太多,非清理不可。因此修各种工夫的目的,也就是先清理之后,才能见本来。

    《如何修证佛法》

    孔子告诉子贡说,你以为我的学问,是从多方面的学习而记闻来的吗(后世所谓博闻强记只是知识)?子贡说,对呀!我们认为你是这样来的,难道我们的观念错了?孔子则说,我的学问是得到一个东西,懂了以后,一通百通。孔子这个话是事实,这个东西,这个“一”是很难解释的,不容易讲出来的。过去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宋儒解释为静,要在静中养其端倪。所以后来打坐,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这样,静坐中间慢慢涵养,而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标的。什么是明心见性?像上午刚有人问起,什么是佛?我告诉他,佛只是一个代号,实际上就是人性的本源。儒家讲善与恶,是人性作用的两个现象。作用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好的就是坏的。那个能使你善,能使你恶的,不属于善、恶范围中的东西,如果我们找到了,就是它,佛家叫做佛,道家叫做道,儒家叫做仁。用什么方法去找?儒、释、道三家都是从所谓打坐着手,在静中慢慢体认,回转来找自己本性的那个东西,就叫做“一”。老子也叫它做“一”。

    《论语别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非靠打坐不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y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