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又一则

作者: 铁妩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22:46 被阅读140次

1

又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

登讲台之前,脑子里就在想,这学期的课该怎么上,哪些方面需要调整,教学方法要怎样改进,怎样打通与九五后孩子们沟通的壁垒,怎样使理论教学变得通透易懂,让学生喜爱接受……

从教二十六七年了,讲台对于我已经不陌生,更没有恐惧。从教学术的层面来讲,可以说没有什么阻碍了。但是,这些年来,每个新学期,我都会忐忑,都会紧张,都会不安。

这种情绪情感,来自于我们学科的特殊性,也来自于我所面对的孩子们的特殊性。

我从事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我们这群人,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负有责任。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目前,全国高校都在贯彻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可以说,现在的形势不可谓不好,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高校思政暖风频吹。

但是,真正的改变,还得从课堂入手,离开了课堂,谈不上改变。

这学期伊始,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底气走进课堂的。第一次课上,就与这帮九七九八年出生的号称互联网原住民的熊孩子们遭遇了。


2

第一次课,照例要做点磨刀的功,提要求,安排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讲一下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外围扫清之后,进入正题,谈谈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我从政治和我们的关系切入,来展开这个问题。我问那群不怎么爱听,不怎么在意,没有精神,心不在焉的年轻人,你们说政治和我们有关系吗?到了大学为什么还要开设思想政治课呢?多数孩子的脸是茫然的,少数几个孩子说没关系,没有用。当我正要展开我的论题的时候,一个男孩举手了,我请他站了起来,他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老师,我打断了你的讲述,我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倡导的,欢迎大家争鸣,讨论。于是,那男孩发表了如下精彩的演说。

他首先质问了我,老师,这门课是谁让开设的?言外之意就是,是哪个不长眼的,让我们学这样的东西。我说,你这问题还真问着了。据我所知,高校思政课的开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策,是中国境内所有高校所有大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见我如此斩钉截铁地回应了他这个问题,并且没有余地,他又转向了,说,老师,那我谈其他问题。

他说为什么要让我们接受这样的思想,我们自己已经有了在政治上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据我所知,中国大学以前是不开设这样课的,直到出现了某个事件之后,才开始开设这样的课。据我所知,中国曾有一个人获诺贝尔奖不肯报道,言论自由堪忧……还说自己经常翻墙出去看许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等等。

我知道他的观点代表了一小部分同学,他的交流中暗含着一个“六四事件”,一个刘晓波的名字,他没有直说。并且发言中错误百出。比如说中国的大学以前不开设思政课,这完全是胡说,只不过我们的思政课有个沿革的过程,以往的课程和现在不同。把思政课的开设和学潮混为一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还说刘晓波获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混乱的。

这样的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面对发达的资讯,接受了许多思潮,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但可怕的是他们偏离了方向。面对他的一番豪言壮语,我内心感到了沉重,更感到了可怕,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尤其感到了思政课的重要。

他们就是先入为主型的,认为思政课就是给他们洗脑的。这边厢刚刚发完言,那边厢又有同学举手。我当然还是让他表达的。这回矛头直指毛泽东思想。但倒没有前面那个同学尖锐和混乱。他说老师毛泽东思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我们这个时代,与我们这代人关系不大,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呢?

这课堂可够热闹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孩子的想法代表了这群学生的大多数,那就是实用主义。有用我就学,就接受,没用,我就不学,就不接受。

两个同学发言之后,几十双眼睛盯着我,他们用眼神在说,老师,你怎么看?

球抛给我了,我必须接住。

怎么办?怎么回应这群孩子?怎么改变他们的想法?当然,这一次课,几十分钟,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恐怕是不够的。


3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站得更直了,开始回应他们。

我首先表扬了他们,我说非常高兴你们敢于把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说出来,今后也欢迎大家在课堂上交流互动。然后我开始引导他们。我说我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同学对政治不以为然。今天这次课,可能不能解决你们的全部问题,但我会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回应你们的疑问。到学期末,我们再来一次对话,看看你们有什么改变。另外,刚才发言的同学,有些基本的事实还没有搞清楚,如果事实不清,你是难以做出合理的判断的。

那么,今天我要讲的一个问题,从大的方面说,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的客观必然性,从小的方面说,就是政治之于我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希望能初步回应一下刚才同学提出的质疑。

政治和我们有关系吗?政治理论课和我们有关系吗?如果我这么问,多数同学会说没有关系。我要告诉你的是,政治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谁也离不开政治。我们中午去食堂吃饭,你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权利就是我不喜欢吃米饭就去买馒头。你的这种选择的权利是谁赋予你的?当你拥有这种选择的权利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幸福?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赋予我们的?如果你没有觉得那碗米饭与政治有关,那我请你们看一张图片,战火中的叙利亚,一个骨瘦如柴的儿童,食物对于他是那样奢侈,他的人权被剥夺了。这背后的原因大家也是知道的。在大批叙利亚难民逃离家园时,我曾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一对中产的夫妇也成了难民,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国家安宁时都拥有很体面收入很高的工作,可是战乱使他们也成了难民。还有,大家记得“一二九”运动时,北平学生们喊出了“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他们想读书而不能。又是谁剥夺了他们读书的权利?他们还有选择米饭和馒头的自由了吗?战争,动荡,国土遭人践踏,使他们失去了基本的权利。

讲这些的时候,我看到学生们大多在专注地听着,刚刚那两个质疑的孩子也认真地听着。我想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的。

课堂归于平静,我也按着既定的目标完成了这第一次课。


4

就在今天,我上第三次课时,有了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还是有效的。

布置给学生的分小组的一周新闻聚焦,让他们聚焦一件事,给同学们讲清楚,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今天这个班的同学属于基础差的,但他们聚焦的事情是昨天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报告的核心内容给大家解读了,又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突出强调了一下。其中就谈到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问题,讲到最后还总结了一句,政治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总结的时候,表扬了他们新闻聚焦的时效性强,也表扬了他们的政治的敏感性。其中一个女孩子说,老师你不是说了吗,政治就是我们吃的那碗饭。我说对,看来你们是理解了老师的话,今天看来,政治不但是你们的那碗饭,还是你们手中的那个手机。孩子们都点头表示了认可。

趁着这个机会,我又给他们讲了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介绍他们去读一下许燕吉的传记《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让他们思考造成许燕吉个人命运改变的大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我所阐述的理论观点。

看来,思政课入脑的工作也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我们自己要用心,要有理论高度和深度,还得深入浅出,让孩子们信服。更要与现实紧密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能生发出思政课的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Zunax:我是倒着看的您的文章,看起来,前两周的课,尽管孩子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和反感,反而是效果最好的时候呢?他们有这些疑问,恐怕也是很多成年人会在心里问自己的那个问题。一个东西好不好,大家心里都会有把秤,所以,他们可以不接受您教授的思想/主义,但是能唤起思辨的精神还是很不错的。
    铁妩:@Zunax 不怕他们质疑,就怕他们没看质疑的能。
  • hesiting:没点功底还真干不了这活😄强人👍
  • 梅春晓::+1::+1::clap::clap:🌷🌷🌷
    铁妩: @梅春晓 谢谢!🌺
  • 59860e5fd893:满满正能量的老师,点赞!
    铁妩: @落叶飞舞 谢谢!😊
  • 星雅:很受教!许燕吉的传记没读过,惭愧!谢谢赵老师荐书!
    铁妩: @星雅 那我就丁把说。😊😂
    星雅: @铁妩 选择性失听😜
    铁妩: @星雅 啥时候出山?别总当听不见似的?😊
  • 碧空雁影:好老师!
    铁妩: @碧空雁影 谢谢!👏😊
  • 冀泰来:此文也看出赵老师的蜕变,有耐心、更自信了!为你点赞!👍👍👍
    冀泰来: @铁妩 谁让我有这个条件,见证某些人的成长呢!😀
    铁妩: @冀泰来 目光不要那么犀利好吗?😊
  • 陌上红裙:更喜欢读姐姐您写的这些有独特见解又振奋人心的文章!读完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已转发给正在国防科大的读书的你侄子😊,也给他上堂政治课!谢谢赵老师👍!
    铁妩: @陌上红裙 俺那侄子在政治立场和认同上应该没有问题的。这就是我的工作,很不好干。😊
  • 木棉之秋:我听了课,也学习了。觉得这门功课真的不好上呢。
    铁妩: @木棉之秋 工作实录。这课是挺难上的。😊
  • 铁妩:两周的课堂实录。😊

本文标题:教学札记又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k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