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某天看了个短视频,是关于魔术大师开锁的故事。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他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从而逃生,也从未失手。
于是,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上锁的监狱中挣脱出来,前提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一旁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知道后,向他发起挑战。他们特别打造了一个坚固的铁牢,并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邀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
胡汀尼很自信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
小镇居民关上了牢门后,就都远远走开了。胡汀尼这才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行动。
很快,时间过去了一半,胡汀尼没有打开锁。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他将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开着锁。
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尽地将身体往门上一靠,沮丧地坐在地上,结果牢门却意外地打开了。
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摆设。
就这样,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
整个视频我只看了一遍,不过短短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可这个故事却反反复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回忆里那些经常误入老家屋内的麻雀。
儿时的记忆里,房子还是红砖砌的大瓦房,纱窗是住上了楼房以后才有的。那时候,每当房屋需要通风透气,直接敞开窗户就好。那时候,窗户不算大,却也整窗整窗地安着护栏。
栏杆之间的空隙不算大,一只成年人的胳膊可以轻松伸到屋内;栏杆的间隙也不算小,叽叽喳喳、到处乱窜的麻雀倒是多少只也拦不住。
记忆中的护栏是铁制的,刷着白的、黄的、蓝的漆,也算是给单调的红砖大瓦房添了几分色彩。
每逢屋前的晒场铺满黄灿灿的麦子时,每当沉闷的夏日暴风雨即将乘风而来时,总会有成群的麻雀围着屋子飞来飞去。这时候,总有几只小麻雀借着窗户没关的空儿,越过护栏,闯进屋内。
麻雀的误入不过一眨眼的工夫,可即便与屋外相连的每面墙壁上都有至少一扇窗,事后大人们也要费上老大的劲儿才能把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们赶出去。
如果用心观察误入房间的麻雀,便会发现原本在广袤的天空下挺有方向感的麻雀竟一下子找不着了北。接下来就会听到它们在屋子里乱飞乱窜,时不时撞出的动静。
窗户是打开的,栏杆之间的缝隙和之前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可它们却怎么也寻不到飞出去的路,仿佛它们是凭空从密闭的房间里生出来的。
这时候,非得有个子稍微高点的成年人举着细长的竹竿,在屋内假装凶狠地赶来赶去,它们这才误打误撞地重新回到天空的怀抱。
其实,不管是故事里的铁笼,还是现实中的窗户,它们都没有上锁,只是魔术师以为困住他的是把坚不可摧的锁,而麻雀以为困住它们的是那透明于无形的玻璃。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把自己困在思维的囚笼里,痛苦挣扎却难以逃脱。他们总以为困住他们的是有形的锁,是紧闭的窗,他们想象自己在封闭的囚笼中被限制了自由,他们甚至不愿意起身,移开那形同虚设的锁,推开那未曾合上的窗。
但其实,困住他们的只是无形的锁,只是无形的窗,可无形竟也像囚笼一样困住了他们的思维,打压了他们的决心,甚至给他们的心上了一把锁。
绝大多数时候,失败者并非被困难吓倒,而是被内心对未知的恐惧牵绊住了脚步,而成功者则习惯在剑拔弩张之前先拨开重重迷雾。
想想平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经常像失败者一样。
一份领导临时安排的任务,我还未沉下心来冷静分析,光是数着那倒计时的分分秒秒便先自乱了阵脚。心里想的是,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完成?
可即便我不相信自己,也确实不该对领导统揽大局的能力有所怀疑。领导既然是领导,选择把工作交给我自然有他的道理,而我需要做的不该是畏首畏尾,而应该打破固有思维、用心思考,然后放手去做。
又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未曾经历的小阻碍,还不曾细细思考一番,就恍如泰山压顶,猛地感觉透不过气。心里想的是,这事我都没处理过,要是做不好可怎么办?
事实上,事情只不过是小事情,困难也只是眼前的困难。可思维的囚笼总困住了当时的自己,我便很难再以未来的目光来化解眼前的尴尬了。其实,走出思维的囚笼,远比克服困难本身更值得鼓励。
所以,困难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总把自己困在思维的囚笼里。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说的那样,“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小心翼翼地绕过去而已,走出思维的囚笼,成就勇敢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