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121-15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10:15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下册第121-150页

【释迦牟尼挣脱了那一切的束缚,融入空寂本性,如如不动了。但他和众生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既有不断变化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区别是,他总是在那个不变的东西里,看那个变的东西。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是佛性,是众生都有的佛性。佛性是众生的避难所,一旦见到了佛性,众生的所有烦恼也就消融了,娑婆世界会像净土一样祥和,焦躁的心也会变成宁静的湖泊。】

【佛性有另一个名字,它叫如来藏。一些教派不承认如来藏,但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就专门讲过如来藏,这是不可否认的。如来藏是真理的载体,真理时人心本具的。每个人从生命的源头开始,就在示现着他冥冥中早就知道的真理。】

【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幻变无穷。空中有无穷的能量。我说的空,不是空间,而是空性。】

【如果你不明白,就会执著外相,执著眼下的色身,而蒙昧了本性。本性是啥?本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心,就是自性。】

【不要执著一直变化的相,你要看到那一体的性,看到那如如不动的智慧本体,你要知道,一切的相都有如一的性,它们是一味的。】

【信仰中最重要的是恭敬心,它跟宗教情感是一体的。】

【观修五大金刚的时候,你不要把他们观成实体,你要记住,他们的身子是虹化的,叫空色之身,像彩虹一样。拙火、幻身修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生起一个这样的身子。那时节,你就幻身成就了。按老祖宗的说法,这个身子别人看不到,但同样修成了幻身、或境界更高的人可以看到。修成幻身之后,他可以依托幻身到十方三界去——什么叫十方三界?你可以理解为全宇宙漫游。是的,幻身非常自由,它跟肉身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你没修到那个份上时,我跟你说,你也很难想象的。】

【但幻身成就还不究竟,还要接着修光明,光明与幻身双运,和合而修,既有幻身,又倶足光明,慢慢地,这个身子就会“净化”。这个净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粗幻身,二是净幻身,三是纯净幻身,四是金刚幻身。修到最后,你就会得到金刚幻身,也就是报身,这就是真正的即身成佛,它不仅仅是解脱。】

【诸相虽然很好,但它在时时变化,是不会永恒的,包括幻身。你要记住这一点,你观修的内容不一样,生起的报化幻身就不一样。唯一不变的是光明,也就是空性、法身。】

【诸佛出世最主要的因缘,就是告诉世界诸法皆空,也就是宣说四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静涅槃,当然,还有有漏皆苦。有欲望,就有痛苦,没有例外的。】

【有因缘就必然有显现,因为因缘聚合必然生出万法,因缘散灭必然万法消亡,所以因果不空。有因就必然有果,不会有无因之果,也不会有因而无果。】

【因果不断变化,不断流转,因果链条断不了。】

【自性不是缘生法,不是有为法,它是无为法,是自然智,是本来倶足的。只要你属于有情众生,你就有这个智慧。】

【密宗不仅仅追求法身成就,还很重视报身和化身的修行,三身成就才是密乘强调的即身成就。因为,度众的行为必须依托报化之身,依托世间法层面的显现,只有修得报化之身,你才能度众。】

【如来在光明境界中不起分别心,总是任运救度众生。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万物,所有事情一到镜子跟前,镜子里就有了相应的显现。任何事情一旦离开,就会在镜子里彻底消失,留不下一点痕迹,因为镜子不执著一切。】

【为什么佛不执著众生,又要辛辛苦苦、尽心竭力地救度众生呢?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发过大愿。什么愿?度众之愿。正是愿力让他觉悟成佛的。如果没有这种愿力的话,他的心到不了佛陀的境界。他的心一旦到了佛陀的境界,他就会有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不在乎众生,但不会放弃一丝一毫救度有缘众生的可能。】

【你只有安住根本智,才会明白一切如幻,随时都在过去,你才不会在乎。】

【悟是一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事,你没有办法依赖别人。】

【有时我干脆无语。我只想告诉你,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看到那个本来倶足的东西。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你开始依赖,解脱和幸福就远了。】

【你要明白,解脱永远是自己的事,跟别人、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永远都生活在牢笼里,能够改变自己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121-1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xw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