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奶格玛_有凤来仪生命哲学儒释道传统文化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281-300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281-30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13:20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下册第281-300页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正念。困境之中,能提起正念,人就能再往前走几步。】

【始终观照自己的真心,安住你的真心,密密地观察念头。什么叫密密地观察念头?就是提起警觉,不要昏沉,不要发呆,不要沉浸在表象之中,忘了自己该干啥。这种观察,同样不是妄心的作用,而是超越之后,进入无执境界,你自然会有的一种朗然明察。这时,你看到什么,都知道他只是流水,会飞快地过去;是戏目,很快就会到下一场,那么,你便不会被它扰乱了心。】

【明白外相的本质,把外相引入智慧本体,把世间诸显都融入自性。心和外部世界是一体的,你的心慢慢就会变。】

【你不要被红尘的喧嚣又给淹没了。希望你能好好看书,守护你得到的那点清凉。你要知道,它看似来得容易,好些人却追逐一生,也求之不得。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可知否?可不要把真正的宝贝,当是路边的野花那样抛弃了。】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并不只是打个照面,知道样子,认了声音,更重要的,是两个生命的相遇。这时,两种生命气息会发生对话,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瞬,也能不知不觉地接收我生命的全息。这就是生命场、磁场。这种东西必然是存在的。】

【为什么佛教有一条戒律,叫你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远离破戒之人?因为恶友和破戒之人有一种不好的磁场,你一旦跟他接触,他的信息就会干扰你。大乘小乘都有这样的戒律。】

【除非你有圣者的境界,也就是真的超越了善恶,能安住在光明体中。能安住的时候,任何信息都干扰不了你,否则,你还是保护好自己的明白,远离污染会比较好。】

【因为万物都是各种条件的聚合,不断生灭,所以我们名之为幻相。条件聚合,不断生灭,就是因缘。佛教中常讲因缘,因缘的本质,就是条件。】

【任何人都在示现着无常——无论是新生,还是坏灭。所以,你要接受“坏灭”的真相。不要抗拒它。】

【他明白因缘,知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生的必然死,年轻的必然衰老,他不再执著永恒。一旦不执著永恒,他就能破执、离欲。阿罗汉就是离欲的意思。阿罗汉没有欲望,所以没有执着,也没有烦恼。他的心属于他自己,他明白世界是心的倒影,他明白自己有什么样的心,就会见到什么样的世界。所以,他不在乎世界。】

【当你真的明白缘生缘灭的道理,让那智慧成为你的生命本体时,你再想执著,也没啥好执着的了。你明明白白地看到,世界就是一合相,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之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就不会执著。但你也不麻木,你只是很清醒。因为清醒而了了分明,因为智慧而如如不动,了了分明但如如不动,便能不取于相。】

【你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只要把心里的污垢都清除了,一点“小我”也不留下,心像水晶一样干净澄明,再也不迷了,你也会有一颗柔软至极的心。】

【一般人因为迷情、迷失,所以是凡夫;明白一切是幻化,一切是条件聚合的“一合相”,便叫正觉。正觉就是智慧。我们所说的觉性,是窥破显现、达到超然后的自由境界,而不是凡夫的作意。】

【只有你的行为能实践那智慧,做到理事无碍、知行合一时,才叫智慧。能说不能做,就不是智慧。所以,说和做一定要同步,甚至不说而做,才是真智慧。】

【明白一切都是记忆和幻化,不去理睬,也不去执著,就叫觉。觉者就是这样。觉,是超越之后的自由,但那时节,你连自不自由也不在乎了。这才叫觉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281-3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ic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