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581-600页
【心世相离时,对立才发生。你的心和世界分开了,你不知道世界其实是你六根的感知。这时,不同的人就会感知到不同的东西,成年人和小孩感知的世界不一样,男人和女人感知到的世界也不一样。有时,就算同样是男人,或同样是女人,性格不同,感知的世界也会不同。】
【老祖宗说,当你觉得世界不清净时,其实是你的心不清净。我最初不理解,觉得不可能是我的心不清净,明明是他有问题,后来我才明白,自己看到的景象,永远是自己的心。】
【孔子知道自己误会了颜回时,曾感慨地说过一句话:“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你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相;人用心感知事物,可心也在变化。所以,想要真实地认知一个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怎么理解一个人或某件事,永远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儒家的修行有三种:第一,祭祀。祭祀就是供养,每天饭前必须供养,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信仰者的生活方式,包括祭奠孔庙和神灵,这些都属于儒家的祭祀。第二,诵读经典,类似于佛家的诵经,所有圣贤都是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成长的。第三,礼仪。儒家的《礼记》写得非常好,在世俗社会里如何为人处事,要遵循哪些规则和行为规范,里面都有,两千多年后再看,仍然觉得它很有用,因为时代虽然变了,人性却没有改变。】
【过去,我自己也会每天至少读一遍《雪漠大手印偈颂》。为什么?因为诵过一遍,就等于把三藏十二部中非常精要了义的智慧重温了一遍,也是将自己的生命程序修复了一遍。慢慢地,智慧就会变成自己的生命程序。这就是诵读的目的。】
【儒家文化有自己的追求,它所有的礼仪都是为这个追求服务的。围绕这个追求,儒家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体系,正是这个体系铸就了那么多的圣贤。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儒家的圣贤,就要遵循儒家的规范,按照儒家的体系来训练自己;如果你想成为道家的圣贤,也要遵循道家的规范,按道家的体系来训练自己;同样,如果你想成为佛家的圣贤,就要遵循佛家的规范,按佛家的体系来训练自己。】
【时间是幻相,空间分别心。当你的心和世界分离时,你的心中就会出现对立,因而出现了时间和空间。】
【时空在某些时候也是幻觉,是一种分别心,量子纠缠的现象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两个量子只要有所联系,其中一个量子产生某种变化时,另一个量子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超越时空的共振现象既然存在,就说明时空中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科学家通过特殊仪器的观测,就可以发现量子纠缠的存在。我们的智慧达到一定境界,我们能进入极致的静寂中观察世界时,也会发现世界的真相。这时,分别心消失,时空消失,你的智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叫证得法身。什么法?万法。这时,你就是万法,万法就是你,故称为法身——这种解释跟佛家的传统说法不同,它是从我的实践中来的。】
【分别善恶念。当你认为世界是对立于你的另一个存在时,二元对立就出现了,这时就有了善恶。合你心意的,你就认为是好的、善的;不合你心意的,你就认为是坏的、恶的,其实不是这样。所有的善恶好坏,都是你心灵的显现,你的心一旦变化,你心中的善恶好坏就会变化——这不是唯心主义,不是否定万物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以妄盖其真。客体消解主体性时,妄念就占了上风,智慧真心就会被遮蔽。】
【当知此虚幻,不信其为真。智者和非智者的区别在于:智者明白一切显现都是心的产物,是虚幻的,因此注重改变自己的心和行为;迷者却只想改变外界,不愿改变自己。你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要看问题出现后他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是埋怨别人。如果他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人就肯定有出息。如果他总是埋怨世界、抱怨别人,就没救了。所谓的抱怨,就是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外界,永远觉得自己很厉害,这样的人肯定不是智者。因此,永远都要明白,你的心决定了你眼中的一切,也决定了你的世界。】
【不玩心游戏,远离是非心。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就不会再被妄心欺骗,在乎心中的那些景象了。因为你知道,烦恼也好,快乐也好,都是情绪,都是心在跟你做游戏。远离心的游戏,不跟妄心玩游戏,也就远离了所有的是是非非。】
【总之,要通过自己的念头去发现念头的本质,明白它在生起的同时就在消失,然后明白别人念头的本质,不去执著,也不去追逐。如果你不明白,就会迷失,一辈子追逐念头,最后就会一无所有地死掉。】
【当知吾诸相,并未离真空。我总是叫你别管情绪,为什么?因为一切都在变化,无论是听到的、看到的还是感觉到的,都是哗哗哗地变。一切都在瞬息间出现了,又会在瞬息间消失,其本质永远都不会远离真空。】
【“真空”是什么?是无常。这个问题如果解释得好,佛学就是哲学或科学;如果解释不好,佛学就成了迷信。现在有很多人一听无常就很反感,正是因为很多人对无常的解释还不够好。其实,无常不是消失,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变化。因缘不是某种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而是条件。解脱亦然,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自由。涅槃则是烦恼完全消失。有些哲人非常厉害,能把佛学智慧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让人完全看不出佛学的痕迹,这种人就是通人,不会拘泥于名相。】
【只是生大梦,梦里演剧情。一点记忆在,诸种幻泡生。大脑感知世界时的感应,跟做梦时的反应是一样的。从原理上看,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因为遥远的记忆也罢,此刻大脑受到的刺激也罢,都是大脑应对外部刺激时产生的反应。所以,老祖宗总说“人生如梦”。】
【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跟梦境没什么区别。在梦里,你演着自己编导的剧情,演完就像看了一场电影,除了记忆和一些连带的影响,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正是这些记忆和影响,构成了你的人生剧情。所以,我总是喜欢走出去。为什么我不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因为我想让生命能多一点剧情。多一点剧情,就会多一种可能,生命就会多了一种色彩和体验。你称之为传播也行,交流也行,都可以,也都一样。历史的本质也是这样,无数人演着自己的故事,社会和民族便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将每一段的过往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历史。】
【心灭即法灭,心生即法生。主体性一旦消失,你的世界也会整个消失;主体性一旦觉醒,你的世界就会出现,并且由你自己创造,这就是“心生即法生。”】
【因为“心生即法生”,所以我从不算命。命运有谁能算得准呢?算得准的,都是不会改变的命运,但我的世界是我自己创造的,由我自己说了算。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但摧毁不了他的精神。为什么你摧毁不了他的精神?因为他有主体性,他的精神是由他的主体性决定的,而他的世界又是由他的精神决定的。】
【当一个人的精神力量达到一定层次时,你就算消灭他的肉体,也无法泯灭他的存在,他的精神依然能复活。耶稣的精神世界就复活了,因为人们把他的故事和他说过的话写成了《圣经》,就像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一生。所以,耶稣的世界是他自己创造的,就连死亡都摧毁不了它。】
【若是有慧见,梦醒即出尘。慧见就是出世间的智慧,有了出世间的智慧,就可以超脱红尘,实现解脱。】
【基督教和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出尘。所谓的出尘,就是做而不执著,只有能达到做而不执著的境界,才可能超越世界。】
【我写《娑萨朗》时写到奶格玛寻找永恒,她找不同的人追问永恒,但人类所认为的永恒全都经不起追问,包括三不朽,你一旦追问,就会发现它们都不能不朽。因为最大程度的不朽,也要建立在人类存在的基础上,若是人类消失,一切就都消失了。读懂了这些追问,你也就明白了无常,就会从梦中醒来,不去追求什么所谓的永恒。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永恒。所有的永恒,都是人类为了安慰自己而提出的假说,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梦不管多么凄美,都是一个梦,都会醒来。何必无谓地苛求?】
【很多人之所以能快乐积极地做事,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智慧。在这种智慧的观照下,他再也不用找别的智慧,甚至不需要寻找别的修行方法。只要将这种智慧变成生命程序,他就不可能因执著而烦恼了。虽然刚开始可能还会有些烦恼,但越到后来,智慧越是通达,他就越是生不起烦恼。在东方哲学甚至人类文化中,最精要的智慧就是出世智慧,它就是佛家所说的究竟智慧。】
【卿欲变世界,先当变己心。心变世界变,卿当做主人。世界由心现,一人一妙景。心生世界生,心灭成幻影。人亡此世亡,人生世界生,人是时间花,一人一乾坤。】
【个体世界是自身对客体的感知所构成的。因此,个体世界既是真实的,也是一种幻觉。对他而言,这种所谓的真实只是另一种记忆,而且是一种带着鲜明个人烙印的记忆,是主观的。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几乎都不相同,没有谁心中的世界是客观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这种意识跟他的个性、经验、知识、喜好等因素有极大的关系,每个人都不一样。心大者,自然会看到一个大气象、大格局,也自然会从大处思考很多问题,把世界看得更加透彻,把得失看得更加淡泊;心小者则看不到大世界,他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以及自己和身边人的那点小得小失,并且把它们看得比天地还大,这时,他的世界当然是单调、苍白和贫瘠的。】
【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心塑造别人的形象,不可能用对方的心来塑造对方的形象。】
【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就是要明白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明白的同时,你的主体性就会觉醒,这辈子也就有了立身之本。如果没有明白,你这辈子就很难立住,甚至不可能立住,永远需要一个心外的东西去支撑自己。】
【如果你能立住,就不一样了,你的心就会无比强大,你不会再去依附心外的任何存在,你就是你自己的国王和上帝,无论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你都会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不会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