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佛气儿每天写500字儒释道传统文化
宗众法师|论“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必然

宗众法师|论“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必然

作者: 5cc1a542ec19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2:20 被阅读68次
文|宗众法师

善导大师于《观经疏・玄义分》言

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然有其他版本此处作“四十八愿,有一愿言”。

此“一”“有”之细小差别,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事关大师根本思想与净土宗之成立,故不可草率、盲从。

末学不揣愚劣,且举四点,论证“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正确无误:一明义理,二通文句,三举文证,四示传承。

一、明义理

大师著作有其贯通全篇之义理,即“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释便是将此义理彻底圆彰之一处重要释义。

以下略举六点明其内涵:

1. 第十八愿为四十八愿之根本愿,其余四十七愿为欣慕愿。

2. 四十七愿每一愿都指向、导归第十八愿,同时第十八愿也涵盖、融入每一愿中。

3. 极乐净土是酬报弥陀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愿而成就之果报土,乃无为涅槃之境界,非九界众生自力所能达至,故凡欲往生者,必须顺遂其因地之誓愿。

4. 称名为弥陀本愿选定之凡夫往生弥陀净土之唯一生因,故独以称名为“正定业”。

5.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6. 极乐报土之成因,十方众生之生因,皆在第十八愿。

以上六点,束而言之即“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此“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乃大师核心思想,是大师迥异诸师所说、楷定诸师错解之根本所在,乃五部九卷一贯之义理、宗旨、核心,更是净土立宗之理论基础,众生解脱之唯一希望。

二、通文句

前已阐明义理,今更结合当段前后文句,说明“一一愿言”之必然性。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释,是大师在《观经疏 · 玄义分》中论述极乐“是报非化”时所举的一条文证,是极乐世界之所以为报土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其立论无懈可击,故能不被诸师所破;述义一针见血,故能尽破诸师。

然今改为“有一愿言”,则割裂原本即一整体之四十八愿,而与其中单提一愿,欲成极乐是报之义,论据不足;论据既然不足,结论便不能成立。如一串念珠,必是一线串过众珠,成一整体,方名念珠;今将线抽去,将珠打散,而漫取其中一粒,逢人便说“此是念珠”,岂非痴人?如此浅理,凡夫尚明,善导大师弥陀应化之尊,亲证三昧之祖,又岂会不明?既明又岂会犯此低级错误?

又下文大师更设“凡夫入报问答”,显明十方众生之生因言“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至于佛愿该如何托,并未明言。何故不明言?前文“一一愿言”之释以明故。第十八愿“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乃十方众生之唯一生因,在论述极乐为报土时便已预先说明,故行文至此则不再赘述。然今改为“有一愿言”,则难免令人误解托佛愿之法并不仅限于念佛,诸行回向亦为托佛愿。如此误以为已托佛愿,实未托佛愿;自以为靠上他力,实则杂有自力,往生便难决定矣。

大师说法虽有权有实,然而当涉及到何种行法为往生正因这一事关净土宗建立与十方众生往生的根本问题时,皆无一例外的舍方便说,取真实说。这些解释看似武断,实则蕴含深切慈悲,以不如此则不能死尽众生之自力情执,令一向专念,达成决定往生故。

今改为“有一愿言”,虽欲成净土宗,实毁净土宗;欲畅往生道,实塞往生道,“宗祖”岂非浪得虚名?若善导大师是宗祖,改为“有一愿言”便属失当;若“有一愿言”正确,大师便不是宗祖,孰是孰非,思之自明。

三、举旁证

与“一一愿言”行文风格、释义手法、诠显义理相同者,大师著作中尚有多处,其中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名专念弥陀得生”最为突出。

“唯明专念”之释出自“真身观”之“佛光唯摄念佛问答”。“真身观”显明弥陀为报身,属文义;《玄义分》中“是报非化问答”名弥陀、极乐为报佛报土,属玄义。玄义依于文义,文义显明玄义。两处如此有关联的地方出现了相同的释义,必是大师有意为之,绝非偶然。若改为“有一愿言”,则无此效果。

四、示传承

大师借“一一愿言”之释,论证极乐为报土,兼明众生之生因,此二义皆传承于昙鸾大师之《往生论注》。

前一义本于《往生论注·卷下》“净入愿心章”之“三种成就,愿心庄严”,明极乐世界乃四十八愿成就之至极清净境界,所谓“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过当段并未明言四十八愿之核心在第十八愿,需待后一义中方能显明。

后一义本于《往生论注·卷下》末之“速得菩提问答”中的“三愿的证”——举出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第十一愿及第二十二愿,论证“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其中第十八愿为往生之因,后二愿为往生之果;第十八愿明入报方法,后二愿明报土之境。因摄果,果归因故,“本愿”虽通指四十八愿,实归本于第十八愿。

此二义善导大师仅用“一一愿言”四字便完全含摄,且表述更加清楚、直接。也可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乃净宗祖师一脉相承之教义体系。

由以上四点可知:若作“有一”,则无量妙义顿失,“四十八愿唯明专念”之义不显,“望佛本愿一向专称”之宗不立。“一一”故,愿愿尽归念佛,念佛摄尽一切;弥陀悲心彻然显露,浅识众生顿开迷眼;一宗纲骨确然不移,十方往生法门洞开。诚“一字一句,不可加减”也。


相关文章

  • 宗众法师|论“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必然

    善导大师于《观经疏・玄义分》言: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 净土宗的刚骨——要门与弘愿

    净土宗的刚骨——要门与弘愿 文|慧净法师 善导所说弘愿,总指四十八愿,当然涵盖摄生三愿,别指第十八愿,意在将释尊一...

  • 唯有阿弥陀佛有能力救度五浊恶世凡夫

    水脉喻 四十八愿皆以念佛往生为其别意,故云“一一愿言”。显示第十八愿念佛,涉入四十七愿中心,犹如水脉,潜通地下。故...

  • 【31】什么叫做把佛号没有念好?

    净界法师---2012年5月讲于洛杉矶净宗学会 学员:请问师父顺从本愿是不是把四十八愿都要做到? 师父:都要做到?...

  • 不念佛者,即无明深重

    净土宗念佛一法,至简至胜。以阿弥陀佛已成佛故,愿愿必成。一一愿言,称名必生也。不简机类智愚、不简罪福大小、善恶多少...

  • 净宗法师:何等人当愿生

    何等人当愿生 净宗法师 若正苦,当愿生,众苦顿息故。 若正...

  • 8《坛经·行由品第一8》

    【原文】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

  • 劝念佛(二)

    劝念佛(二) 阿弥陀佛佛中王, 四十八愿度众盲。 深信切愿真精进, 花开见佛生莲邦。

  • 净宗教理:四十八愿分类

    四十八愿分类 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之特色的基础。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面前,首先以偈颂称赞世自在王佛,藉此...

  • 超世本愿,唯说念佛

    诸佛有总别之愿,“总”者,四弘誓愿,“别”者,如释迦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上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殊胜大愿。 先解释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宗众法师|论“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必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tsiqtx.html